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网络借贷(Peer-to-peer online lending,P2P lending),又称P2P网络借贷或P2P借贷,是基于特定平台与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P2P借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2007年国内首家基于互联网P2P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的成立,标志着这一商业模式在中国的正式确立。自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以来,无论从平台数量,成交金额还是借贷规模来看,整个网络借贷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P2P借贷行业逐步显现了对居民投资决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2016年以来,网络借贷行业问题频发,各类问题平台不断涌现,给投资者和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大量低效平台将会退出这一行业。因此P2P借贷平台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效率不仅反映了P2P借贷平台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反映了平台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经营情况。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网络借贷研究的文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类阐述,归纳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了的研究主体和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借贷的特点和模式,对P2P借贷平台的效率进行了定义,然后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了介绍,其次构建了网络借贷平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方法来计算平台的效率和生产率;使用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最后将平台分为四类并分别阐述其特征。通过对P2P借贷平台效率进行测度,本文主要结论如下:一、平台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但达到DEA有效标准的平台数量不到一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大部分平台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规模效率整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局面;三、大部分平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上升,少部分平台波动剧烈;四、在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当中,借贷金额、借贷期限、杠杆比是显著变量;五、根据平台的效率值,可以将平台分为四类。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和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总结了研究不足并进行了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