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司的融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配股、增发和可转债是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以其条件宽松、审批较快、融资成本低的特点广受青睐。但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出现过度融资、用途不明确、业绩下滑等问题,成为了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重点关注的内容。要想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进行完善和治理,最主要的是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准确评价。文章采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的交通运输业公司XY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统计国内最新的A股市场股权再融资方式比例,发现“增发热”成为了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同时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效果评价方法和效果评价结论进行了介绍。其次对XY公司2014、2016和2017年的股权再融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再次在明确了股权再融资的含义与分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动因、股权再融资的效果评价方法和基础理论的前体下,对公司这三次股权再融资动因和融资效果进行研究。选取2013-2017年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来分析每次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选取累计超额收益率和市盈率、市净率作为评价公司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的指标。采用“Z-score模型”得出不同时间段的数值,从整体的角度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最后,文章在对XY公司股权再融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后,形成了若干启示。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公司战略布局、融资项目可行性等多重因素;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要考虑到融资成本、资本结构、财务指标、财务风险等不同财务数据带来的变化;在融资后的资金使用上,保证资金使用,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