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抑制脾脏B淋巴细胞活化改善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血吸虫病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全世界感染血吸虫的人数超过2亿。血吸虫尾蚴感染人或动物后,在宿主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中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其中所产虫卵大部分在肝脏、肠道等组织中沉积,卵内毛蚴释放大量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包括肉芽肿性炎症和纤维化反应。血吸虫病最常见的是肠道血吸虫病和肝脏血吸虫病。肠道血吸虫病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的特异性肠病,由血吸虫虫卵沉积在结肠和直肠壁引起,可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等胃肠道症状。肝脏血吸虫病以血吸虫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是导致血吸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可导致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而这些脾脏功能异常又可通过多种途径反过来促进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介导不良预后。与其他疾病所致的肝纤维化相比,血吸虫肝纤维化更易发生脾脏肿大和脾功能异常,目前脾脏切除几乎是唯一治疗手段,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且部分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因此非手术疗法的开发至关重要;另外,吡喹酮虽然可以杀死成虫,但无法逆转肝纤维化。因此,亟需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解析潜在治疗靶点,进而研制高效特异的抗纤维化药物,为血吸虫病的治疗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s,ET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包括内皮素受体A(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和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B receptor,ETBR)。这两种受体可参与多种生物学反应,如调节血压、细胞增殖以及神经嵴发育等。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至今研究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与ETAR和ETBR结合,从而触发细胞的下游信号发挥作用。ETAR和ETBR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介导血管收缩;部分ETBR表达于内皮细胞中,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导致血管舒张。研究表明,ET-1及ETRs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ET-1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门脉压力有关;ET-1可以上调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上的ETRs,引起HSCs和肝窦收缩,肝内阻力增加,从而导致门静脉高压。正如前文所述,脾脏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中,脾脏产生ET-1增加,从而使得肝内阻力进一步增加,分布在生发中心以及淋巴鞘和卵泡的边缘区域的B淋巴细胞可能是产生ET-1的主要部位。由此我们推测,ET-1的受体ETRs可能与脾脏功能相关,参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程。目前关于ETRs在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较少,且ETAR和ETBR在肝纤维化脾脏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及作用尚未报道。脾脏作为人体外周免疫器官,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脾脏通过门静脉系统与肝脏相连,脾脏的免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肝脏的免疫微环境。脾脏含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其主要特征是受到外来抗原或病原体刺激时,具有分化成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能力。此外,B细胞还可以通过抗体非依赖性机制来发挥免疫保护或免疫损伤作用。蠕虫感染,特别是血吸虫感染,可诱导B细胞活化。B细胞作为调节性免疫细胞网络的成员,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炎症,包括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活化。本研究,我们拟在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和小鼠模型中的肝脾组织中观察ETAR和ETBR的表达状况,确定其与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关系。我们假设ETRs在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验证这一假设,进一步阐明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疾病进程中,ETRs参与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观察不同分期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肝脏组织中ETAR和ETBR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比慢性血吸虫病和慢型乙型肝炎两种病因所致肝纤维化的肝脏组织的病理特征、胶原蛋白沉积以及ET-1和ETRs的表达状况。2.收集慢性血吸虫病和慢型乙型肝炎两种病因导致肝纤维化的脾脏组织,观察脾脏结构的改变以及胶原蛋白沉积的状况,并进一步检测ET-1和ETRs的表达状况;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TAR和ETBR在脾脏组织的定位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对比分析脾脏切除患者腹部彩超的结果,并将血吸虫患者的结果与ETRs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3.利用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在感染4W、6W、8W和12W收集小鼠样本,观察肝脾组织外观,称取总重及肝脾重量计算肝脾指数,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同时通过H&E、Masson和SiriusRed染色观察小鼠病理改变、肉芽肿面积以及胶原纤维沉积状况,并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以及小鼠的门静脉压力及内径;进一步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ET-1和ETRs的表达状况。同时收集感染不同时间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脾脏组织,观察脾脏结构的改变以及胶原沉积的状况,并进一步检测ET-1和ETRs的表达状况。4.观察吡喹酮驱虫治疗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疗效。在小鼠感染血吸虫第6周时,在驱虫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6周,观察肝脾组织外观,称重并计算肝脾指数,检测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同时通过H&E、Masson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小鼠病理改变、肉芽肿面积以及胶原纤维沉积状况,并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进一步通过小鼠肝脏组织的H&E染色观察纤维化区域的面积并进行分析,并应用q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状况,并测量小鼠的门静脉压力及内径;应用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ET-1、ETAR和ETBR的表达状况;同时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 G抗体的表达状况及对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虫卵计数。同时收集不同分组小鼠的脾脏组织,观察脾脏结构的改变以及胶原沉积的状况,并进一步检测ET-1和ETRs的含量变化。5.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验证ETAR和ETBR在血吸虫小鼠脾脏组织中的定位表达。使用anti-CD20耗竭小鼠体内B淋巴细胞,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体外经SEA刺激培养后ELISA方法检测IL-10的表达。磁珠分选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观察感染不同时间B细胞释放IL-10含量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组分选的脾脏B淋巴细胞中IL-10和CD86的改变,进一步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以及Ig G、Ig M的表达状况;将活化后的B淋巴细胞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组诱导成Treg细胞的比例,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共培养上清IL-10的表达。【结果】1.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内胶原含量随纤维化进展同步增高,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看出ETAR和ETBR表达也是随着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增加,且主要集中于炎症和纤维化区域;慢性血吸虫病和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小叶结构紊乱,假小叶形成,有大量纤维化区域,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且血吸虫组可看到虫卵沉积;进一步检测发现ET-1、ETAR和ETBR在两种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中表达均升高,其中ET-1和ETBR在血吸虫肝纤维化组升高的更为明显。2.肝纤维化患者的脾脏组织红髓充血扩张,白髓缩小,且胶原沉积增多,同时发现肝纤维化组的脾脏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ET-1、ETAR和ETBR表达均升高,且在血吸虫肝纤维化组升高的更为明显;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双染发现,ETAR和ETBR主要表达于脾脏B淋巴细胞,且血吸虫组高于正常组;肝纤维化组的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而且在血吸虫肝纤维化组中,脾脏组织中ETAR和ETBR的分子表达水平与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呈显著正相关。3.成功建立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肝脏质地变硬,脾脏明显增大,肝损伤加重,肉芽肿面积增加,门静脉压力及内径升高,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同时检测发现肝组织中的ET-1、ETAR和ETBR的含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表达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脾脏组织的脾窦扩张淤血,淋巴滤泡结构破坏,伴有小梁增生,但胶原纤维沉积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脾脏组织中ET-1、ETAR和ETBR的含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逐步增加。4.吡喹酮治疗可显著减少日本血吸虫小鼠体内成虫及虫卵负荷。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显著减轻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肝损伤和脾脏肿大;不同分组中的肉芽肿面积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治疗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中胶原纤维沉积、羟脯氨酸含量、纤维化区域面积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发现拮抗剂治疗组中小鼠的门静脉压力与内径亦下降;ET-1、ETAR和ETBR在治疗组小鼠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 G抗体在治疗组中表达降低,而不同分组的虫卵计数无差异。治疗组小鼠脾脏组织的实质结构破坏减少,脾窦扩张淤血减轻,淋巴滤泡结构破坏亦有所下降,但各组之间的胶原含量并未发现显著差异;ET-1、ETAR和ETBR在治疗组小鼠的脾脏组织中表达降低。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ETAR和ETBR在脾脏组织中主要由B淋巴细胞表达。耗竭B细胞后,IL-10的分泌明显减少;血吸虫感染第8W,脾脏B细胞释放IL-10开始增加,且在感染第12W更高;与非治疗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中CD19+IL-10+B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6表达降低;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IL-10、Ig G和Ig M的表达降低;进一步检测发现治疗组的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诱导Treg分化能力降低,且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10含量亦显著下调。【结论】1.在慢性血吸虫病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病因导致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脾组织中,ETRs的表达升高,同时发现其在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脾脏组织中升高更为明显,且主要表达于B淋巴细胞;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脾脏组织中ETRs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2.在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脾脏结构进行性破坏,肝脏和脾脏组织中ETRs的含量逐渐升高,且在脾脏组织中主要由B淋巴细胞表达。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显著减轻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纤维化程度和脾脏结构破坏,并下调肝脾组织中ETRs的表达。4.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B细胞活化,此可被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所抑制,其内在机制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下调了B淋巴细胞IL-10的分泌和诱导Treg细胞活化的能力。5.综上所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发挥抗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脾脏B淋巴细胞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金属氧化物是由氧元素与一种或多种金属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或多元化合物,其性质稳定,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具有包括高载流子迁移率、宽带隙、以及可控掺杂等在内的众多优异特性,在薄膜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生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压电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和催化降解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已日趋成熟,然而其灵活的图案化制造以及高效的组装与集成却面临众多问题,如成型精度低、步骤繁琐和三维
第一部分小细胞肺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目的: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增殖快、转移早、易耐药等特点。SCLC的分型经历了从基于形态学的经典型/变异型发展到基于神经内分泌指标表达的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型,再到基于转录组学的转录因子定义亚型的漫长过程。但目前的分型体系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预测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十分有限。本研
【研究背景】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属于细胞膜Ⅱ型跨膜糖蛋白,作为细胞摄取铁的主要通道,其表达与细胞生命活动对铁的需求量有着密切关系。TfR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肿瘤细胞因快速分裂增殖,DNA合成、细胞能量供应等生命活动旺盛,需要合成更多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含铁酶,铁元素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使得TfR在快速增殖的肿
第一部分EGLN3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目的:探索EGLN3在鼻咽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对鼻咽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比较EGLN3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鼻咽正常上皮细胞系(NP69)与多种鼻咽癌细胞系(CNE2,HNE1,HK1,HONE1和CNE1)之间的差异。随后使用商业化鼻咽癌病理组织芯片(上海芯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探索EGLN
背景: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在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仍然未知。此外,现有的DVT发生风险评分系统不适用于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HCC人群。方法:在2016年6月到2020年1月期间,共有355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接受了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的HCC病人
第一部分小胶质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脑转移定植中相互作用的研究目的:脑转移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鉴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靶向巨噬细胞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固有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尚未被揭示。本部分旨在研究脑转移微环境中小胶质细胞和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四溴双酚A(TBBPA)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溴代阻燃剂,在电子电器、塑料和纺织品等中广泛应用。这些产品在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的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TBBPA。目前在多种环境介质,如水、土壤、河流底泥和室内灰尘等中都有检出报道。TBBPA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作用,已经被国际癌症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因此,开展TBBPA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去除方法研究,对评估TBBPA污染现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PQDs或PNCs)是一类具有带隙可精确调控、发光效率优异、合成方法简易等一系列优点的半导体纳米晶。因此,PNCs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电探测器、光伏、发光二极管(PNCs-LED)和场效应晶体管等。尽管PNCs具有如此优异的光电性质,仍然还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严重受限于表面悬挂键或空位原子产生的表面电子缺陷,这些缺陷充当着非辐射复
近年来,广义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因其广泛的工程背景以及在机器人、电力、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控制界学者的关注。相比于正常多智能体系统,广义多智能体系统在结构上更为复杂,且具有诸多新的特性,因而其协同控制问题的研究更为困难且具挑战性。目前,广义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结果,但绝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是针对智能体间仅存在合作相互作用的广义多智能体系统得到的。
第一部分SIRT1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中的作用目的:探究SIRT1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中的作用。方法: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正常主动脉瓣膜组织和CAVD主动脉瓣膜组织,免疫印迹检测SIRT1和成骨相关蛋白RUNX2的表达情况。8周龄ApoE-/-小鼠和52周龄ApoE-/-小鼠给予西方饮食干预16周后,硝酸银染色检测主动脉瓣膜钙化情况,心脏彩超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