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博客借短视频之势,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加之相较于短视频存在的优势,成为各大主流社交平台继短视频之后重点布局的内容方向。视频博客逐渐作为一种新的视频社交方式进入到中国大众的视野。博主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将其全方位的呈现在网络空间,进行拟社会人际互动。本文借助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探求其互动方式的吸引力所在。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从内容和技术特征两方面出发,通过对比分析视频博客与短视频和直播两种互动形式之间的差异,厘清视频博客的内容和技术特质;其次对其具有形成互动仪式链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在场方式、互动焦点、局外人界定和情感连带四个方面,明确视频博客中具备要形成互动仪式链形成的基础要素。第三,通过选择对B站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平台为博主与用户双方具体的互动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对互动过程产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华农兄弟的视频博客中的互动过程进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最后结合互动要素和互动方式,提出视频博客中互动仪式链的互动结构,并对互动产生的情感能量、群体符号以及群体团结的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博主通过使用视听语言,完成了对自我日常生活的叙事。网络空间的其他参与者通过屏幕进入到博主的个人生活中,利用平台所提供的不同成本的互动方式,以意识主体的形态进入到互动仪式中。在博主视听语言的引导下,用户对视频关注点进行反馈,和其他成员展开互动,共享群体情感。在形成一致的会话节奏和固定的情感刺激后,参与者们会达到集体兴奋,从而促成了互动仪式的成功。成功仪式产出的结果包括:首先是关于参与者的情感能量,主要包括当博主进行正向的高情感能量输出时,用户会积极反馈。并且参与者的情感能量会出现短期情感向长期情感的积累和转化。但参与者双方的情感能量又存在分层现象,一般情况下,博主处于情感能量的中心。其次是关于互动情感的具象化,主要是在双方叙述中建立起的神圣物和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第三者。第三个结论是是视频博客营造了网络空间更大的归属感。最后一点是参与者对群体符号和视频博主所代表的价值观的认同,与此相伴的是对博主和群体符号侵害行为的惩罚。这些互动结果又成为激发下一次集体兴奋的要素和完成互动仪式的资源,从而完成链的循环,不断增强视频博主与用户之间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