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人口大量外流成为城市生活的参与者,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再次确认了乡村是社会图景的基础构成部分不能被丢弃,针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有了现实意义。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村民发挥主体性作用,而引导行为的主体意识建立在现代性的反思之上。大众传媒进入乡村空间加剧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一方面以新的技术维系着乡村空间内各要素的稳定,另一方面又建构起与传统乡村不同的媒介场景。乡村女性在不同媒介带来的现代性场景体验下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能够认识到自己不是按照规律运行的无生命物,她们的主体意识在参与、选择、竞争、创新中不断强化。经历空间演进后北截村是一个典型的包含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本文在田野调查获得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空间中要素和现象的还原,从梅洛-庞蒂空间现象学的“身体”维度阐释大众传媒与主体意识间的作用机制,发现主体意识产生于身体与媒介及其配置要素的互动,进而归纳出乡村女性主体意识研究中“媒介化”理论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论述本研究的选题来源、意义、方法和创新,对“女性主体意识”和“乡村空间”做了概念界定,综述部分梳理了乡村、女性主体和空间的研究状况,体现了本文论证逻辑的合理性。第二部分引入现象学的方法对北截村基本情况进行概括,并在“公共空间”的描述中指出北截村的空间规划给女性提供了参与不同活动的场所,不同空间隐藏着特定的“能指”,传播媒介创造的“虚拟空间”扩展了她们原有的“个人空间”范围。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首先介绍了北截村主要的媒介环境,再以梅洛-庞蒂的“现象身体”为理论基础,阐释了乡村空间中的大众传媒对主体意识的作用机制。第四部分在反思中指出了带有现代性配置要素的媒介虽然影响着乡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但在意识向行为转换方面动力不足,尤其是媒介行为方面,最后抽象出提高乡村女性主体意识可采用的“媒介化”理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