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热电转换系统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已成为限制其长时间飞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还面临巨大的电力需求,发展高效的机载发电系统也迫在眉睫。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且结构紧凑、部件体积小,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很有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热电转换系统,在满足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要求的同时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提供电力保障。论文通过建立参数化耦合分析模型,深入研究热电转换系统的冷却性能与发电能力,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应用奠定基础。论文建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冷却通道与燃烧室耦合求解的准一维分析模型,得到了同时满足燃烧室传热过程和冷却通道换热过程的壁面温度分布与热流分布,使得热电转换系统的热边界条件能够反映工质冷却过程与壁面热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了冷却工质流量、入口温度以及入口压力对壁面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壁面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分布规律主要由燃烧室内主流参数和壁面温度共同决定。工质流量以及工质入口温度对壁面温度与热流密度分布影响较大,而入口压力对影响较小,即壁面热环境会受到循环参数的影响,在对热电转换系统分析时必须考虑热力循环与壁面热环境的相互影响。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夹点温差法代替回热效率来对循环参数进行求解,研究了循环参数对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变化规律。对于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存在最优分流比使循环效率最高,且最优分流比随着循环最高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拟临界点的存在,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不完全相互独立,最佳入口压力一般出现在相应的拟临界压力附近。提出了三种基于典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电转换系统总体方案与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将主动冷却燃烧室计算模型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联立起来,给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与主动冷却发动机耦合求解方法,分析了电转换系统参数选取的约束条件,研究了冷却通道压力损失、壁面最高温度以及冷却燃料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循环压力越高冷却通道压力损失越小,为了保证系统性能循环压力有最低要求。壁面最高温度随着循环最高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冷却燃料流量受到循环热效率和燃料出口温度的共同影响,但燃料出口温度占主导地位。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常规应用不同,为了提高燃料出口温度降低冷却燃料流量,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应取临界温度以上。此外,虽然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效率最高,由于燃料出口温度较低导致所需冷却燃料流量较大,冷却性能较差,反而热效率最低的简单循环冷却性能相对较好,但总体看来系统冷却燃料减少率和输出功较低,没有体现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优势。因此传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不适宜直接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需要对循环布局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基于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电转换系统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提出低温分流循环与高温分流循环两种方案来提高系统的冷却性能与输出功率,为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电转换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途径。根据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结构特点,通过改变分流点位置来提高燃料换热器内二氧化碳的入口温度,进而提升燃料出口温度,减少冷却燃料流量。与简单循环相比,两种新型方案冷却燃料减少率和输出功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虽然低温分流方案最佳性能优于高温分流方案,但是高温分流方案在整个分流比区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冷却燃料减少率与输出功,因此从系统稳定性角度来说,高温分流方案更适合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应用。建立了高温分流方案变工况求解模型,对系统的变工况特性进行分析,为热电转换系统设计点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压缩机与涡轮变工况性能预测模型,选择同轴式布局,通过工质流量匹配的方法建立了系统变工况求解模型,研究了二氧化碳流量与燃料当量比改变时系统的性能变化。研究表明当设计点流量取平均流量时系统在工况改变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冷却燃料减少率和输出功。对于设计点当量比,取较小的当量比时系统变工况性能较好,但是系统最高压力会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可能超过系统的承受范围。因此在对设计点当量比选取时还应考虑循环最高压力变化,在允许的压力范围内尽量选择较小的当量比。
其他文献
土壤拥有地球上最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微生物分解凋落物中有机物并将养分归还土壤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为深入认识和预测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联度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空间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缺乏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并且在已开展的研究中绝大多数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这增加了筛选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凋落
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稀缺资源,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决策和行为。在营销实践中,营销人员也常常采用各种与时间相关的策略影响消费者行为。从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来了解和掌握目标市场,对企业制定差异化营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现有研究的“时间”构念,时间导向反映了个体在心理上对时间感知的方向性,强调其将注意力资源投入到对时间感知上的程度。在营销学研究领域内,时间导向的情境启动效应研究仍需探索。
目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以妊娠高血压为特征的疾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PE患者子代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该病会导致神经退行性变、认知改变、严重智力迟钝、学习和行为问题以及运动障碍等。新生儿HIE涉及血液供氧减少和脑血流量减少,这2个过程会导致胚胎神经元立即死亡(坏死),或神经元出现细胞延迟死亡(
目的:探索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斑马鱼幼鱼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导斑马鱼幼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将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组、苦荞醋饮组、沙棘醋饮组、苦荞醋饮联合沙棘醋饮组,每组100条幼鱼,对照组给与标准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饮食组给与高胆固醇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给与相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教师身份和身份建构是理解教师对改革的体验和回应的重要视角。在我国学前教育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采用意义阐释取向的质性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的策略,选取了11名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参与者,从宏观(公共叙述),
沙门氏菌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及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及动物健康。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鸡白痢持续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年度经济损失约数百亿美元。治疗沙门氏菌感染首选抗生素,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传播和流行,导致现有抗生素的疗效显著下降。因此,为防控沙门氏菌感染,迫切需要开发新型药物或抗感染策略。沙门氏菌的基因组携带两套不同的毒力岛(SPI),其中SPI-1编码的T3SS协助沙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育龄女性群体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异质性疾病,具有雄激素过量、多囊卵巢形态及排卵功能障碍的主要特征。目前,PCOS的治疗仍是临床挑战。自噬是一种保守的溶酶体分解代谢途径,为细胞提供必需营养素,降解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发育很重要。自噬受到许多因素的密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可通过IGF2-R的tis受体调节自噬,而mi R-34c-5p
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亚洲,有大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
海洋无脊椎动物通常具有同种群聚现象,同种个体紧密附着于其他个体上或附近区域,形成密集种群。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活史包括营浮游生活的幼体阶段和营底栖生活的稚体/成体阶段,其中由浮游转变为底栖的关键环节是幼体的附着和变态。由于底栖生活的稚体/成体运动能力较弱或完全缺失,幼体的附着和变态直接影响到其成体同种群聚的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天然环境化学因子可以诱导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和变态,然而至今完全鉴定出化学
为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迎合日益增长的绿色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绿色创新,通过绿色生产、销售环保产品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积极寻求与绿色供应链上下游成员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实现利润共赢。本论文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博弈论,以能效标准、碳限额、碳关税和政府补贴政策为例,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环保政策和市场环境下的绿色创新与定价策略,以及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偏好。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