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观念嬗变对先秦诗歌创作的影响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周时期,天命观念不但用来解释王朝兴衰和个人命运,同时还代表着先民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集中关照和认知,并通过规范思维的方式主导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周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天命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并融进天命观念因子的文学观与审美取向,亦具有不容置疑的先导作用。因此商周时期天命观念的剧烈变化,势必反映到当时诗乐舞融为一体的艺术文化形态中。由此,诗歌的功用及文学观念的形成、题材内容及文体风貌的展演等等,也必定深受以天命观念为先导的、当时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分三个部分对上述观点展开论说:第一部分,以对文献文本的分析为平台概述天命观念的起源,借助前人已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商周时期天命观念的嬗变过程,并认为这一过程是以“至上神”兴衰为主线的。第二部分,探讨天命观念嬗变对诗歌功能的影响。首先对先秦诗歌的起源进行了简要梳理,然后重点分析在天命观念嬗变的背景下早期诗歌的功能演变,最后对“诗言志”理论进行了简要辨析。第三部分,依托《诗经》文本中的具体作品,解析天命观念嬗变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文中重点分析了在诗歌题材的拓展、创作主体的变迁、以及诗歌特征的改变三个方面,天命观念的重要影响作用。经过以上论说可以认为:商周时期,随着王权的更替和人类理性精神的不断发展,神的力量越来越微弱,此消彼长过程中人的力量开始彰显,个人化的抒情主体渐渐觉醒,言志抒情的诗歌才真正兴起。由此,诗歌也经历了一个从“诗言神(天)”到“诗言志”的功能过渡,自此脱离了神圣禁忌宗教活动仪式化的光彩神器功能,或者政治节庆典礼政教化的华丽外衣功用,开始向生活化性情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促成我国的诗歌不同于西方宗教圣歌的特色——这是因为它在开端时期就经历了由神本向人本的转变,从而更加趋向于关注此岸人生。基于上述论说应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起源于劳动但不限于劳动,初民精神生活需求引领的精神生产,是伴随着人类文明曙光泛白幻出的亮丽“天象”。先秦诗歌中的理性思维因子及其发挥的社会功用,是诗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天命观念在商周时期的嬗变息息相关的。
其他文献
当代作家毕飞宇早期以先锋写作的姿态登上文坛,华丽恣肆的叙述风格中包含着形而上的历史哲思,尽管相较于其他先锋作家,毕飞宇始终重视将“意义书写”与“经验生活”相结合,但
博陵崔氏——一个影响了中国千年历史的名门望族。它始自齐太公姜子牙,后由其嫡孙季子让位于庶孙叔乙,采食崔邑,获此封姓。世居博陵安平,后辗转传至东汉三崔(崔骃、崔瑗、崔寔),以文
国内外大量的震害表明,结构在中等强度或强烈地震作用下,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普及,研究其从开裂、屈服、直至倒
变电站三维实时监测展示系统基于Bentley Navigator三维检视平台和i-Model技术,在三维模型基础上,集成设备在线运行监测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在虚拟
本研究将海洋水产养殖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安全能力等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给出大连Y公司系统、全面、综合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剖析、解释和
该文以国家大剧院录音棚与河北工程学院建筑声学实验室为原型搭建了实验台,通过实验研究了“房中房”结构的隔振性能。实验显示,由于隔振器自身质量引起的内部共振与基础非刚性
商业题材的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商”的位置长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商业题材的小说作品在整体上并未受到重视。2
进一步加深和蔓延的"次贷"危机至今仍影响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低迷的国际贸易形势,国内生产要素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中小企
浙西词派在朱彝尊等人的凝聚力下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代词坛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派。其前期成员除被称为“浙西六家”的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
《姑妄言》为发现不久的清早期长篇章回体小说,除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成书也反映了明清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本文在整理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试图从思想性、人物形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