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研究浙江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浙江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90、2000、2010年的三期TM遥感影像,应用GIS技术解析了浙江沿海地区景观格局、森林和湿地的景观格局及变化特征。然后采用景观格局模拟方法-CLUE模型对未来情景进行模拟,揭示了不同情景下浙江沿海地区未来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压力-状态-响应”(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对历史时期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价,估算了浙江沿海地区的生物丰度指数,辨识了未来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最后结合研究区的经济、社会、人文等资料并配合野外调研掌握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浙江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及变化研究了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森林景观格局及变化、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揭示了浙江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现状和历史演变规律,尤其是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林地和湿地景观破坏致使区域环境恶化、生态功能下降。计算出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需的参数,确定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较大的地区,从而为未来景观格局情景模拟预测研究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奠定了基础。(2)浙江沿海地区未来景观格局情景模拟与分析选取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对浙江沿海地区未来景观格局进行驱动机制分析,设计了规划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模拟了两种未来情景下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异规律。规划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森林与湿地景观较规划情景下的空间连续性和规模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些模拟结果有助于遴选出未来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区域,为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浙江沿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保护对浙江沿海地区1990-2010年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保护结果进行评价,依据历史和未来情景下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数据估算了生物丰度指数,遴选出了未来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识别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并对规划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格局进行了对比,揭示了生态系统敏感区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而为浙江沿海地区生态保护措施的提出和生态保护体系的确立提供参考。(4)构建生态保护体系通过对浙江沿海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及健康评价结果,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确定浙江沿海地区“一三四五”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即一个生态文明目标,生态监测、生态预警、生态安全评价三个体系,四道沿海生态防线,五个重点保护区域。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扭转目前生态保护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解决生产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