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烈度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发生后,强震动观测台网可以获取灾区分布式台站位置的强震动记录,基于相关的地震动参数可以快速地评估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以迅速判定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尤其是地震极震区的分布范围,为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并合理地分配救援力量、物资等提供依据,以保证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地到达极震区展开搜救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此,本文围绕由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烈度的研究展开了如下工作:1.阐述了利用强震动记录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快速获取地震烈度分布相关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烈度速报的工作和提出的各种定性分析、定量表述方法,明确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烈度研究的意义所在。2.整理我国现有主要强震动记录(汶川地震、宁洱地震、姚安地震、盈江地震、新疆地震和攀枝花地震)和地震现场调查地震烈度资料(现行烈度表、历史震害资料等)。从上述地震震后实地震害调查获得的烈度等震线图上找出各个具有地震动记录资料的台站位置对应的烈度,对相关台站的强震动观测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后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给出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3.依据上述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强地震动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地震烈度与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烈度分档判别法和综合判别法两种利用不同周期加速度反应谱值确定地震烈度的方法。4.对上述方法进行Bayes假设检验,并基于汶川地震,将由本文方法确定的烈度、根据烈度表评定的烈度与宏观震害烈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震害情况。基于以上计算、统计和分析,本文对由地震动参数确定烈度的研究给出了一些认识与结论,为烈度速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汶川地震实际震害现象表明: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设计的框架结构并不能实现预期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因此,找出“强柱弱梁”未能实现的原因以及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行业十项推广技术之一和建筑结构“十五”规划重点推广应用方向,在我国未来的建筑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回顾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过去对型钢混凝
作为生物处理废水的一门技术,与传统的絮状活性污泥工艺相比,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拥有更好的传质速率等等。好氧颗粒污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土钉支护开始逐渐发挥其施工效率高、施工工艺过程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而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尤其是黄土这类特殊性土的基坑工程更适合土钉支护
周期性结构具有频率带隙特性,在带隙所包含的频率范围内,振动会被削弱。基于这一特性,文中提出一种新的隔震理念,即将周期性结构引入结构基础设计中,因此相应频率禁带范围内
将轻骨料混凝土用于深受弯构件,能显著减小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但其发生骨料破坏,剪切脆性突出,同时,因机理复杂导致受剪模型始终未统一。本文从材料层次和构件层次出发,采用数据库统计处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数据库分析—构件层次试验—理论模型验证为思路,基于试验数据库,建立压杆有效系数分析模型,深入地开展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研究
边坡工程是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边坡工程中遇到的滑坡问题是全球三大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降雨入渗引起的边坡破坏是所有边坡稳定破坏中较为常见
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是用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轻便、无损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
现代大型钢结构为了满足使用和美观的要求,结构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温度作用成为其设计和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温度作用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本文以厦门新火
三氿是太湖流域西部河流入太湖的汇水区,也是典型的城市内湖。三氿沉积物氮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解析太湖水体氮素的来源和输送过程,同时也能为城市水体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三氿中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氮素在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迁移规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对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三氿沉积物间隙水中NH_4~+-N浓度远远高于上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