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文化特质与视觉意义空间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简单概括了由摄影等影像实践带来的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着眼于几个摄影研究的基本观念,在对它们的主要内容、产生根源进行梳理的同时,质疑其合理性并陈述和论证相反的观点;在辩驳了“摄影作为艺术”有问题的出发点后,把侧重点转向了摄影的文化特性,并强调正是摄影拓宽了传统艺术的边界,渗入到人类的文化品格中,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和生存的经验;在剖析摄影带来的视幻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认识范畴的符号体系的摄影建构一个视觉意义空间的运作过程和特点,指出了用话语途径去解读影像背后意义指向的方法,挖掘了摄影实践所受的体制化情境和权力分配关系的制约,并讨论了在摄影中观看的多重策略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用摄影表意实践的两个个案来回应前一章中提出的各种观点,印证了影像背后关联到的不仅仅是摄影本身,而是整个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其他文献
时空是事物的存在形式,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时空意识是人的生命意识的体现,审美时空的构建是对人生的超越,是对人本质的追求的一个渠道。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必然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步入文坛已有三十余年,获得很多重要奖项,2015年凭《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本文主要探讨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艺术。重复不一定是江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英国的著名小说家.《黑暗的心脏》(Heart ofDarkness,1899年)和《吉姆爷》(Lord Jim,1900年)是其主要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两部,也
本文选取“七十年代后期生”写作群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将这一群体放置在近年来上海城市书写的大背景中予以透视,力图在比较中呈现她们的写作形态与前代作家的断裂所在,并通过这
小品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由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由内彰显了语用的技巧和语言的魅力。本文以蔡明在2007到2017年间主演(参演)的20部春晚小品作为研究
英语和汉语的习语,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了解和掌握习语对提高语言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习语的概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