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提出以来,其发展态势尤为迅猛。2006年,我国学者首次将其引入国内。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普惠金融的概念,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16年初,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接着四川省在2016年底出台了《推进四川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四川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同时把研究具体到省级范围,以四川为样本,旨在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进一步提升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发现已有对于普惠金融与扶贫金融区分、政府与市场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角色转换、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构的侧重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通过相关范畴及理论的梳理,对于以上两对关系进行了阐释说明,并根据普惠金融的含义,对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进行了优化,使计算出来的指数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接着,本文对于四川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别从金融产品供给、金融产品需求、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确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且供给不均衡;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缓慢;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缺乏、技能偏低;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与普惠金融的宗旨相悖;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再应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对四川2008年~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纵向测量,发现其发展水平及速度与政府的重视程度非常契合。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出台,推动普惠金融水平有了较快提升,2016年《规划》的发布又使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后将四川与全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指出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08年和2009年略高于全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到2016年开始,才又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快速发展。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四川普惠金融发展的12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并排序,根据计算结果,将12个影响因素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列分为四个阶梯。提出了促进四川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均衡供给;发展“互联网+”,促进服务内容、方式创新;加强公众能力教育,提升公众金融需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民众“三感”;加大普惠金融政策对于重点服务对象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