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大多数公司中最主要的代理问题不是发生在经理人员和股东之间,而是发生在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这是困扰各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新领域。本文综合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契约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沿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研究路线,围绕其选题——“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财权配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对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公司财权配置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认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金流量权”与“投票权”的分离,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法律环境、政府监管等诸多因素。公司财权是公司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其配置制度的有效设计有助于降低公司交易费用、克服公司外部性等。当然,还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建立由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公司治理机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公司财权配置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公司财权是控股股东争夺公司所有权的核心内容,控股股东对公司财权的超额控制可能会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进行有效的财权配置制度设计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其次,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与财权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公司财权配置的角度选择董事会规模及结构、负债比例、盈利状况等影响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和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与新兴市场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法律制度、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董事会结构都是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董事会规模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对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财权配置模式进行了多角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性。然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在不完全契约的分析框架中,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机制、法律制度、政府监管和接管市场等方面,为合理配置我国上市公司财权从而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制度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