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浸水环境下湿陷性黄土隧洞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1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陷性黄土具有大孔隙、结构性、湿陷性、水敏性等力学与工程性质,湿陷变形在定量上的不可忽视性和定性上的急速发展性,是影响建构筑物稳定性的两大突出问题。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为例,南北干线工程有近1/4坐落于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一般为自重Ⅱ级~Ⅳ级,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目前湿陷性黄土评价和处理重点考虑浅层黄土浸水饱和产生的“最大湿陷量”这一核心思想,考虑到隧洞等地下工程具有开挖卸荷、地下空间小、地基无上覆附加压力的特征,同时避免地基处理过多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以工程“实际可能发生湿陷量”为评价目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原则。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引汉济渭工程可能出现的浸水环境进行渗流模拟,确定合理的浸水饱和区域作为湿陷场,对浸水湿陷过程中隧洞围岩及衬砌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在渗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地基处理方法。本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收集到的黄土塬地区物理力学参数及土层湿陷性分布情况,确定出该场地可能的浸水环境,以此为基础进行渗流分析,得到隧洞运营期间不同渗水环境下水分运移规律及水平影响范围,并通过拱脚及仰拱浸水饱和时间差异发现拱脚位置应作为地基处理首要部位。(2)建立不同渗水源三维渗流模型,通过对浸润范围、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等表征渗流的量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对比,反映出不同渗水情况水分在黄土场中的时-空入渗规律及水分积聚情况,提出不同渗水环境下相应的地基处理重点。并以地表渗水工况为例,提出通过砂井导水的地基处理新思路。(3)以引汉济渭引水隧洞二期工程为研究背景,引入“湿陷模量”来模拟浸水湿陷过程,针对圆形、马蹄形、蛋形3个衬砌断面,地表渗水、管道漏水、一侧不均匀渗水3种渗水环境,共计9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浸水阶段围岩变形发展情况。通过围岩沉降曲线确定了地表和基底沉降影响区域半径;并针对仰拱中心容易产生拉裂破坏影响衬砌结构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不同浸水阶段仰拱中心特征点纵向沉降曲线,确定了位移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4)基于上述模型分析了不同浸水阶段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详细描述了浸水过程中隧洞周围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变化过程,及地表渗水、管道漏水、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下围岩应力发展不同之处;通过不同浸水阶段仰拱中心及拱脚压力值统计分析,将特征点压力值与初始自重应力进行比较,发现地表渗水和管道漏水工况下拱脚压力值超过地层初始自重应力,达到自重湿陷条件,应重点考虑,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应重点考虑渗水一侧拱脚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不同断面衬砌结构沉降变形和内力变化,对比浸水过程中不同部位应力变化速率确定了不同断面衬砌结构可能产生拉裂破坏的部位。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工业和制造业迅猛的发展,大尺寸工件的精密测量与定位是大型装配制造业的基础,是提高精度和效率,保证质量不可或缺的工艺保障手段。为解决在装配过程中大尺寸工件的精密测量与定位问题,某企业研发的一种高精密测量设备(iGPS),iGPS是一种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思想开发的应用于大尺寸室内空间精密测量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
本文以高速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利用PFC2D颗粒流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煤矿采空区岩体破坏过程,根据理论计算、工程地质类比、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钻探验证的方法综合确定采空区三带发育高度。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着重分析了典型穿越复杂采空区深埋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围岩变形、采空区覆岩移动参数及隧洞围岩稳定性,同时利用Midas-GTS建立地震荷载及列车荷载时
全电子轨道电路是一种对列车实时位置进行监控的智能化轨道设备。这种设备运用铁轨作为信号的载体,将电容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高压不对称脉冲波用两根铁轨来传输,送至接收设备。接收端对波形进行处理,判断出当前钢轨区间的列车占用情况。本文就高压不对称脉冲波的时域识别做详细研究,主要从数字滤波算法和波形的识别方法两个方面分别做出了研究。在滤波算法上,本文对窗口平均滤波法做出了改进,得到了改进型窗口平均滤波法,并将
本文以武九高速公路高楼山隧道为研究背景,因隧址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破碎带发育,岩体破碎,地表沟谷纵横,受地表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含量丰富,部分洞段通过富水断层破碎带及断裂带,可能会发生突涌水灾害危险。对富水断层破碎带地层条件下七种影响隧道稳定性及涌水量大小因素分别进行了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对隧道涌水及稳定性敏感性。模拟了排、堵及排堵结合等治理措施对突涌水的治理研究,及提出对应涌水
镍基高温合金在整个高温合金领域内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燃气轮机的最热端部件,尤其是发动机的叶片。但高温合金部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因此部件的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和经济性,修复航空发动机叶片日益受到重视。粉末冶金修复叶片的方法已经在国外GE、Siemens、西屋等发电设备制造公司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磨工艺参数、合金元素种类及其
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大大推动了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落地的进程,但是,“长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很大程度制约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车载传感器视野遮挡导致的潜在危险交通场景是“长尾问题”的典型“边角案例”。国内外在潜在危险交通场景研究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是研究场景单一;二是运动规划只考虑静态遮挡盲区。然而,现实中潜在危险交通场景种类多样,且特性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城市路况为背景,对潜在
四轮独立牵引/转向(4WID/S)全电汽车转向系统采用线控技术,利用CAN总线将方向盘转角控制信号传输至整车控制器,解决了传统转向系统的车辆转向特性需人为时刻调整,从而保证车辆转向的稳定性提升和降低驾驶人员的操作繁忙程度。转向执行部分主要包括四台独立转向电机、齿轮齿条,车辆的多模式转向工况需四台转向电机协调完成。本课题针对4WID/S全电汽车线控转向多电机协调性能和同步性能控制、改善转向电机的性能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的能量管理策略的作用是在保证动力性的基础上,优化各动力源转矩分配以使整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精度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的科技背景下切合实际的能量管理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能够融合出行全局信息,(2)能实现车-人-基础设施协同的自适应控制,(3)计算效率高,实时应用性能
隧道施工现场中钢架架设、拼接及其锁脚锚管的连接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相对较低的工序。在以往的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长度相对较短,软弱地层及不良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实现,隧道沿程需要进行钢架支撑的地段一般相对较短,因此,钢架架设所带来的低效、高强问题一直未引起相关重视。近年来,随着长大隧道的大量涌现,隧道长度与日俱增,钢架支撑中人工架设这种传统施工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被大多数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改革。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其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了改变。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从重视传递计算方法转变为算理和算法的结合,从单一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趣味多样化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也应从传统的掌握基础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本文就算理和算法的概述进行阐述,分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