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0.8Cr0.6Zr合金室温SPD形变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及铜合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延展性、耐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通信等高新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其使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但是铜合金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同时实现,这严重限制了铜合金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对Cu0.8Cr0.6Zr合金进行不同路径的室温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及时效处理。采用OM、SEM、EDS、XRD和EBSD等方法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表征了材料的宏观、微观取向演变,并测试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系统研究了Cu0.8Cr0.6Zr合金不同工艺处理后微观结构演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织构演变与材料性能的关联效应,确定了Cu0.8Cr0.6Zr合金的最佳制备工艺,旨在同时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ECAP变形后,低应变量下晶粒不断细化;高应变量下,晶粒不断破碎尺寸趋于均匀,最终形成了沿挤压方向的纤维组织。变形后材料的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A/C路径变形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从347.90 MPa和104.25HV分别增加到553.55 MPa,147.30 HV和549.83 MPa,156.90 HV。变形后合金的断裂方式从韧性→脆性断裂转变;变形过程中主滑移面为(111)晶面,随着变形量增加,次滑移面开动,在(200)晶面和(220)晶面之间交替,在高道次时,出现交滑移现象。时效处理后,在晶体内部弥散析出的第二相颗粒(主要为Cr相和Cu5Zr)是合金强度和导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时效后合金的断裂方式从韧性→脆性→韧性断裂转变,析出相的不断长大是材料断裂的原因之一。450℃时效4小时是Cu0.8Cr0.6Zr合金的最佳时效工艺。合金A/C路径变形及最佳时效工艺处理后抗拉强度、硬度及导电率分别可以达到562.59 MPa、168.23 HV、81.5%IACS和590.11MPa、174.95 HV、79.5%IACS。合金变形及时效后随变形道次的增加,晶粒取向更加无序,大角度晶界占比不断增加,最终趋于均匀化。织构的择优取向也在不断转变,前2道次变形及时效后主要是{110}<112>黄铜织构和{001}<110>剪切织构,并且还形成了有利于材料导电率的{111}<110>织构;4道次变形及时效后,形成了较强的{111}<001>高斯织构和{111}<112>型织构。变形及时效后两个路径的位错密度均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且A路径的位错密度一直大于C路径。
其他文献
在自行原创设计的动态管流腐蚀设备中,利用失重法、SEM、EDS、XRD和XPS等手段全面分析了在CO2/水气液两相泡状流条件下腐蚀时间、CO2分压、CO2气相流速对20#无缝钢管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形貌及腐蚀产物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压力条件下,随时间延长至3h时腐蚀速率均先降低到最小值,后时间增大至5h时腐蚀速率出现峰值,5h后腐蚀速率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腐蚀试样表面黑灰色覆
传统电火花沉积设备在沉积过程中,“阳极粘连”、拉弧等现象常有发生,且沉积设备大多由人工手动操作,人为因素对沉积层质量影响较大,手持沉积枪不适合进行大面积沉积工作,工作效率低下,影响沉积层质。因此采用超声加工与电火花沉积技术相结合,通过在工具电极上加载超声振动,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提升沉积层质量。本文设计了超声波复合电火花沉积自控平台,在S136模具钢表面制备WC-10Co沉积层,
从偏滤器部件的结构设计看,铜/钢异种材料“管对管”连接是WEST、ITER以及DEMO偏滤器部件制造的必需工艺,该接头是冷却水的压力边界,一旦开裂将会导致冷却水的泄露,极大威胁装置安全。首先,以WEST工程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研究了CuCrZr/Inconel 625/316L电子束熔化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实际生产中,管-管焊接是在热等静压之后进行的。为了模拟构件生产制造的实际情况,采
NiCrAlFe(卡玛)合金作为Ni-Cr基精密电阻合金的一种,因其具有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对铜热电势低及良好的室温成形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密电阻元件及应变片。当其应用于电子行业时,通常需要制成箔片或薄带状,一般采用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制备工艺。在塑性变形及后续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的组织、晶体缺陷及织构类型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合金电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而目前关于冷变形
A-TIG焊(Act ivating TIG welding)是一种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显著增加熔深的高效焊接方法,但需人工涂敷活性剂,难以保证涂敷质量,且不利于自动化,且对于铝合金,以往通过活性气体引入O的焊接方法并不适合这类金属的焊接。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提出粉末熔池耦合活性TIG焊(PPCA-TIG焊,Powder Pool Coupled Activating TIG welding)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而导致的成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以及堆积完成后成形件内部存在较大残余应力等问题。本文提出随弧激冷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来改善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以及降低成形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应变的影响。最后再对堆积层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件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AN
6N01铝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加工性及焊接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的侧墙、盖板、车厢隔框等。6N01铝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当试件发生熔化前大量的热量已传入周边母材,所以焊接时需要较高的热输入,而过高的热输入导致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软化严重、力学性能低。采用K-TIG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接头质量优良、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研究6N01铝合金K-TIG对接接头的工
Cr20Ni80合金是一种电热合金,室温和高温下均为奥氏体,由于其电阻率高且稳定、力学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在机械、冶金、军工等行业作为发热元件被广泛应用。点缺陷对合金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它的存在会破坏晶体点阵的周期性,使得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因而影响合金的电阻率,并且点缺陷会改变合金中原子间的键合强度,引起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点缺陷只有原子尺度大小,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直接观察,而第一性
纳米多晶金属材料相比于宏观块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因此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多晶Al在拉伸加载时,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孪晶含量、温度以及合金元素Ti对纳米多晶Al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的结论:(1)对于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模拟表明,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可以用经典的Hall-Petch关系来描述。然而,当晶粒
以蜜蜂蜂巢为灵感设计出的蜂窝结构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以及优良的抗冲击性和吸能特性被应用于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远超历史任何时期,传统的蜂窝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交通工具因事故发生碰撞时吸收大量动能以保障乘客安全的要求,因此,具有更强吸能特性的蜂窝结构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但是对于不同蜂窝规格中分段分级蜂窝的研究较少,现有成果大多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