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缘何对欧盟保持距离——观念视角的解读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欧洲的传统大国和欧盟主要成员国,英国却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始终与欧共体(欧盟)龃龉不断。回顾战后英国对欧立场的演变,从不屑一顾到无奈入欧继而若即若离,足见英欧关系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距离感。通过梳理二战结束后英国对欧保持距离的政策表现,本文认为,导致英国一贯对欧共体(欧盟)态度有所保留的原因除了来自现实层面,还存在于观念层面。英国人独特的民族特性、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观念因素是影响各个时期英国对欧立场的深层次动因,是英国一贯对欧保持距离的根源。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界定观念因素,明确观念的定义和表现形态,并具体分析了本文讨论范围内的观念因素。第二部分回顾了1945年以后英国对欧保持距离的政策表现。以英国改弦易辙决定入欧的时间(1961年)为界,将入欧后时期细化为欧共体时期和欧盟时期,按历史顺序介绍了英国历任政府的对欧政策。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分析了观念因素对一系列政策议题的影响。通过阐释观念因素导致英国对欧保持距离的因果链,论证了本文提出的核心假设。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观念的视角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认识到英国外交面临的两难处境,同时引起对观念解释国家行为的重视。本文也认为,观念因素是影响英国对欧立场的一个重要但非唯一因素,现实因素和观念因素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实证研究和可操作化处理原则的基本要求,本文认定,影响英国对欧立场的观念因素涵盖保守务实、主权观念、均势思想、帝国情结、疑欧情绪、岛国思维等多个方面。在综合利用历史性演进方法和历史时段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戈尔斯坦和基欧汉有关“观念与外交政策”的理论论述了观念因素如何具体影响英国的对欧立场。明确观念因素的内涵和作用机制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本课题是在我国相继发生雪凝,“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提出来的。灾后会引发防灾减灾,重建等一系列繁琐法律问题,而现行法律制度又不能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对
中文摘要:审议民主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并日益形成研究热点。对审议民主的研究不但是对中国政治学界乃至世界政治学界的贡献,更是关系到政治哲学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