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WT0)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即多哈回合,启动了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其中农业谈判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全球农业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为农业发展提供相对宽松和公平的贸易环境,进而带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也是民生的主要基石,面对来自于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如何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有效地采取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方案,是我国应该深思熟虑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总产值较大,但是同时也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提到人均产量就似乎微薄了一些,所以面对着新一轮农业谈判的进程,我们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如何针对中国的实际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备受关注的谈判内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主要涵盖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三个主要的核心内容。虽然谈判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敲定,但是随着世贸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再加上各成员基本国情的差异,即使遇到相同的议题内容,也会出现不同的提案和建议主张,这是因为成员间的利益难以协调到令大家都满意的程度,谈判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谈判过程中,几个主要的利益集团主导着多哈回合的发展动态,其中以美国、凯恩斯集团、G10、G20集团和欧盟等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作用。在主要议题的讨论上,他们为了维护本国家(本地区)的实质性利益需求,纷纷提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措施提案,为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国家利益的博弈。如在国内支持总量问题上,美国认为欧盟的国内支持总量明显超出高层要求,应该主动削减75%,而居于中间地带的美国和日本则相应削减53%,剩下的成员国家(不包括综合支持总量为零的发展中国家)顺次削减31%。G10和G20集团也同意三个层次的削减办法,认为上述削减比例依次为75%/80%,65%/75%,50%和70%。对此欧盟的态度是自身愿意削减70%,美国和日本按照60%的比例来执行,剩下的成员为45%。由此可见,即使众多成员就单个具体的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意见,在执行过程中也还是会出现细微之处的分歧,执行起来未必如预想的顺利,这其实也是多哈发展议程之所以缓慢和困难的原因所在。虽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发展进程远远落后于原定计划,但是它的进行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符合大多数成员的发展要求,所以主要的利益集团还是积极促使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尽快恢复到轨道上来,期待达成新的谈判成果。因此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研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发展,对于各国更好地参与到谈判中去,谋求符合本国发展需要的战略,对于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战略意义。同时,面临着全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面对着来自于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冲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代表,也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我们更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大浪淘沙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本文将通过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进程回顾理清其发展脉络,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同时加以预测,根据其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努力提供方向;通过对多哈回合核心内容的探讨,可以知晓谈判的焦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经济分析,理清在谈判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原因,同时借鉴他国的经验,取长补短,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一轮农业谈判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争取少走弯路,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发展进度,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也为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给予最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