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对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鼓室成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与舒芬太尼(SF)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2mg,丙泊酚1~2 mg/kg,F组芬太尼4ug/kg,SF组舒芬太尼0.4ug/kg,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3分钟后插管、连接呼吸机,调节呼吸参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氧气流量2L/min。插管后5分钟开始吸入浓度为4%七氟烷麻醉维持。若血压或心率大于基础值20%,F组给予芬太尼100ug,SF组给予舒芬太尼10ug,若心率或血压小于基础值20%,给予阿托品0.3mg或麻黄碱6mg。术中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0ml/kg/h。手术结束停止吸入七氟烷,氧气流量增至4L/min。记录入室时BIS值、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分别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3、5分钟记录心率(HR)、血压(SP/DP)、每搏量(SV)、心输出N(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T1)、呼吸恢复时间(T2)、拔管时间(T3)、麻醉清醒时间(T4)。拔管后送入PACU。分别在清醒时、术后1h、术后2h、术后4h、术后6h进行VAS评分。术后24小时随访恶心、呕吐情况,对疼痛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F与SF组意识消失时间及相应的BIS值无显著差异(P>0.05)。HR比较,F组HR在插管后的1、3、5分钟均大于基础值(P<0.05),SF组HR在插管后1分钟时大于基础值(P<0.05)。F组HR在插管后3、5分钟时大于SF组HR(P<0.05)。SP/DP比较,F与SF组SP/DP在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5分钟均小于基础值(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3分钟F组SP小于SF组SP(P<0.05)。SV比较,F组SV在诱导后、插管后1、3、5分钟时均小于基础值(P<0.05),SF组SV在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3分钟小于基础值(P<0.05)。F组SV在插管后1、3、5分钟时小于SF组SV(P<0.05)。CO比较,F组CO在诱导后至插管后5分钟各研究时间点均小于基础值(P<0.05),SF组CO在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5分钟小于基础值(P<0.05)。。F组CO在插管后1、3分钟时小于SF组CO(P<0.05)。SVR比较,诱导后两组SVR均比诱导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在清醒时、术后1h、术后2h各时间点上S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4h、术后6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恶心、呕吐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患者诱导期血液动力学更稳定,能够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术后恢复快,短期内镇痛效果好,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食用菌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食用菌与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Edible fungi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