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手性药物的需求也在与时剧增,同时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也越来越关注,因而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显得尤为重要。毛细管电泳技术凭昔其高效、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用于手性分离的手性拆分剂。同时手性选择剂的改进和优化是影响毛细管电永分离手性药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制备了两类氢键增强正电型p-环糊精,实验步骤简单可控,所得产物均经熔点、1H NMR、13C NMR、FT-IR、ESI-MS等表征。所得目标产物在毛细管电泳中对丹酰化氨基酸、α-羟基酸及羧酸类消旋体实现了有效的手性分离。包括两个部分:(1)第一类单取代单正电中心型6A-(2-甲氧基乙铵)-p-环糊精氯盐(MEtAMCD)和5A-(4-甲氧基丁铵)-p-环糊精氯盐(MBuAMCD),在烷基铵盐类p-环糊精的基础上引入可以与手性化合物形成氢键的甲氧基(-OCH3),有力增强了消旋体的分离效果。创新的利用1H NMR的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分子和不同对映体分子的包络作用及氢键作用对其手性识别的影响。二者分别作为手性拆分剂,在毛细管电泳中对丹酰化氨基酸、α-羟基酸和羧酸类消旋体进行手性拆分实验。同时考察了pH值、手性拆分剂浓度、分离电压、实验温度等因素对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影响。(2)第二类双取代双正电中心型6A-铵基-6c-丁基咪唑鎓盐-p-环糊精(AMBIMCD),这类环糊精分子是在p-环糊精的6位取代有铵基和咪唑鎓基,从而兼有铵盐类环糊精善于拆分酸性消旋体的优点,及咪唑鎓盐类环糊精善于拆分两性氨基酸的优点。双正电中心的特性使其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就能对消旋体有很好的拆分效果;铵基的存在利于与消旋体分子构成氢键从而增强了α-羟基酸和苯氧丙酸类消旋体的分离程度。实验数据与之前报道的单取代单正电中心的铵基类(或咪唑鎓盐)环糊精比较,更能充分体现AMBIMCD的强大手性拆分性能。综上所述,本论文开发的两种氧原子和氮原子构建的氢键增强型β-环糊精已被成功制备表征,并且在手性物质分离中各有所长。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开发新型正电型环糊精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