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非凡的水土治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黄土土质的疏松,风力强劲,暴雨频骤,新构造运动活跃,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地利用、改造及抗争,加剧了生态环境脆弱,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加之国家1999年来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广泛实施,使得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正面临其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规划设计领域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乡村环境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功能需求的同时,又面临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论文以景观学理念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应用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在黄土高原村镇聚落、农业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镇域尺度上,以小流域自然土地空间的范围为对象,进行景观调查和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人居环境土地空间中,各种景观要素在土地空间的构成特征及其演进,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判断其景观格局的安全意义及内容,建构不同类型人居生态环境的安全模式,探讨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的评价理论体系,为土地空间的人居生活品质和生态安全,在规划设计在提供一种理论支持,以及规划原则和对策。 论文首次建构以小流域土地空间单元为核心的“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的科学理论模型,提出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模型构成的三个系统,即人居建设系统、人居支持系统和自然支撑系统。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山地型”小流域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基础,依据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及村镇聚落的分布特征,根据案例调查和分析成果,针对单元土地空间的景观格局构成中不同土地生态功能类型,建立并论证了“川道型”和“台塬型”人居环境生态单元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