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拟的寓意与快感——评《法国中尉的女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的欧美文学处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期,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景象.在小说发展的"十字路口",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向世人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魅力.作品借助戏拟手法从20世纪的高度来考察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既模仿了传统小说的风格,又通过吸收当代小说创作的新观念、新形式、新技巧对其进行了成功颠覆.该文试通过分析戏拟手法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自由、对话、重构、互文及其创造的创作与阅读的二重快感,揭示这部小说独特魅力的内在动因及其对当代小说发展的重要启示. 该文共分引言、小说的境况、《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部戏拟之作、戏拟的寓意与快感、结语五部分.引言旨在交代这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和切入点,即通过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戏拟手法的运用探讨小说成功的内在动因,以此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第一章"小说的境况"主要交代《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创作背景.具体来说,第一节"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是从宏观上对欧美后现代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进行阐释;第二节"十字路口的小说家"则主要论述欧美小说创作出现的新变化、面临的危机藉以说明《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在一个关系到小说发展前途的关键时刻问世的,因而具有特殊意义.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不一,固而出现了"众声喧哗"的景观.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给人们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变.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与其时代相呼应的特征.欧美小说理论的极端化和小说创作的日渐实验至上化把小说家推向选择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法国中尉的女人》的问世为欧美小说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第二章"《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部戏拟之作"首先概述了戏拟手法的特征、功能,然后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实例证明戏拟是其最突出的文体特征.戏拟是欧美小说中一种传统的创作技巧,在本质上是一种破坏性的模仿,一种美学"突出"模式.《法国中尉的女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传统进行了成功的戏拟:小说每章的章首警句,不计其数的关于"维多利亚黄金时代"的历史资料、统计数字,对20多位维多利亚时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作品的引用等都会将读者带回19世纪的英国;但作者突然介入并声称自己在编造故事又对其模仿的传统小说进行了嘲弄.这样,戏拟的效果出现了.第三章"戏拟的寓意与快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旨在论述戏拟手法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及其创造的创作与阅读的二重快感.(一)戏拟的寓意.1、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创作传统进行了戏拟,体现了小说家冲破文学传统的樊篱,寻求创作自由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获得创作自由的同时也把自由赋予了人物和读者.2、对话.《法国中尉的女人》遵循的是"对话"的艺术原则而非传统小说创作的"独自"手法.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话主要有四种形式:作者-人物、作者-读者、人物-人物自身、文学传统-文学现实.对话体现了一种民主的交流,它使文学文本不断地衍生出新的意义.3、重构.《法国中尉的女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历史文本、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同时又对小说理论,特别是小说的虚构性问题以及小说家的身份及读者的地位进行了独特重构.重构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文本的客观性及传统文学观念的认识.4、互文.《法国中尉的女人》借助戏拟手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设了对话、沟通的桥梁.在先在文本和后在文本的相互参照中,读者既可以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和传统小说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检视,又可以对身边的社会和文学现实做出更客观、更理性的评价.互文性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扬弃传统、关注现实的自觉意识.(二)戏拟的快感.《法国中尉的女人》惜用戏拟手法创造了创作与阅读的二重快感:读者正常的阅读预期被打破,因而必须以积极的想象参与到文本中,与作者进行智力对抗,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获得阅读的快感;作者因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并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快感从而获得了创作的快感. 论文的结论部分阐释了《法国中尉的女人》成功的内在动因:既重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重创作技巧的实验与革新,而且能够把对小说艺术的革新与对读者的关怀结合起来,展示了一种新型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传统(历史)意识、重构意识、读者意识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