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面部表情又是情绪外在表现的一部分,因此面部表情在情绪的行为研究中更多的被当做刺激材料。在众多的面部表情中Ekman(1979)认为愤怒、厌恶、高兴、悲伤(或不安)、恐惧、惊讶不存在文化差异,在这六种表情中,只有高兴一种正性情绪,随着积极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表达高兴的笑容面孔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面部模仿(facial mimicry)指在观察者看到被观察者的表情后,其面部肌肉也无意的对该表情的模仿,在行为研究中对于面部模仿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是Strack(1988)等人所使用的咬铅笔的方法,被试采用固定的姿势咬铅笔使得其面部肌肉受到控制从而抑制某种情绪的自由模仿。在有关笑容面孔的面部模仿中,大部分集中在国外,而且研究内容也有待细化,因此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大部分是关于笑容和其他情绪面孔的差异研究,但是很少有直接去对不同高兴程度的笑容面孔的面部模仿进行研究;有理论指出眼睛在面部模仿中也存在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种作用很少被探究;本外族笑容面孔的面部模仿是否存在差异等等。本研究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研究一采用高、低两种高兴程度的笑容面孔在面部肌肉自由模仿和抑制条件下对面孔高兴程度的评分和反应时进行考察,即2(高高兴程度和低高兴程度)×2(面部肌肉抑制和面部肌肉自由模仿)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评分上面部自由模仿组和面部抑制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高高兴程度笑容面孔的评分反应时上却存在两组的差异,面部抑制组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自由模仿组,但是在低高兴程度的笑容面孔评分反应时中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面部模仿更多的会参与对高高兴程度的加工,而不是低高兴程度笑容面孔的加工。研究二在面部肌肉自由模仿和抑制条件下对注视眼睛和嘴部的笑容面孔进行评分,即2(注视眼睛和嘴部)×2(面部肌肉抑制和面部肌肉自由模仿)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评分上,两组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反应时上却观察到了该种差异,即脸部肌肉抑制组的反应时要长于自由模仿组,表明在注视眼部区域时,面部模仿的参与并不显著多于注视嘴部区域。研究三考察了本族和外族笑容面孔的面部模仿,同样采用2(本族和外族笑容面孔)×2(面部肌肉抑制和面部肌肉自由模仿)混合设计。同时记录评分及其反应时,在评分上在两个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在反应时上两组的差异也只达到了边缘显著,只有在民族维度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高兴面孔中存在本民族优势加工。除此之外,在研究一和三中每张图片呈现了两次,对两次反应时进行分析发现第二次反应时普遍长于第一次,对两次反应时差值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面部肌肉控制效应,即面部肌肉抑制组的反应时差值显著长于面部自由模仿组,对部分被试回访表明,被试在第二次时在回忆第一次时的评分,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面部肌肉的模仿可能涉及到对笑容面孔的记忆加工,但该假设还需继续考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