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颗粒物组分的理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消光的影响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ve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数据显示,从1980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能见度持续降低。低能见度事件并不仅仅是城市美观问题,更是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大气污染与光学性质的重要指标,它的直接诱因就来自大气中高浓度的颗粒物引发的一系列雾、霾等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除气象要素外,能见度主要受与大气气溶胶组分和气态污染物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影响。因此,通过区域联合观测将大气气溶胶组分的理化特征与光学性质结合讨论对于了解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评估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5年1月9-31日南
其他文献
本文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作出了系统化的总结,形成了以劳动价值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为主体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理论体系,为气象服务成本和效益的评估找到
陆面作为大气的下垫面,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动量的交换,深刻影响着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相应地描述陆面过程的陆面模式对全球和区域的数值预报、气候模拟也具有重要
本文采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进行华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分析。首先利用1961~2001年ECMWF再分析数据作为侧边界条件驱动PRECIS来验证模式对温度和降水的平均气候态和
冻土是气候变化的产物,气候变化能引起土壤冻融过程的改变,反之,冻土的变化又会影响陆面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与土壤冻融过程有着重要的相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