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第十二届运动会中竞技武术套路首次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此次比赛虽然只有6支代表队的5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但为新疆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010年8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为了加快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特设立新疆国际武术培训中心,将其作为中亚、西亚等地的武术发展交流基地,这又给新疆武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借此契机,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详细了解了新疆目前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认真剖析了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竞技武术套路在新疆为弱势项目,它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分布不均匀且汉族运动员占绝大多数,主要分布于北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市、伊犁州奎屯市、昌吉州的昌吉市、奇台县、塔城地区塔城市、沙湾县等地区;在南疆地区运动员数量严重不足。乌鲁木齐市、奎屯市的竞技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合理性,体育系统参与不积极且缺乏教育系统的参与;在竞赛体制方面,新疆武术比赛次数少,连续性不强,不能充分展示后备人才的培养水平。此外,比赛中存有弊端且缺乏基层竞赛制度。(3)新疆武术教练员队伍年龄布局不够合理,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高级职称教练员的比例偏低,教练员缺乏岗位培训,科研意识不高,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绝大多数教练员认识到科学选材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选材的理论知识和测试仪器,只局限于传统的选材方法。(4)新疆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已成为自治区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生力军。武术馆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治区针对民办武术馆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制、制度落后于现实的发展;馆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办学硬件设施较差,轻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等问题。为了促进新疆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应该加强竞技武术套路的宣传力度;深化后备力量培养体制改革;完善竞赛制度建设,加强竞赛制度实施;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加强选材意识,提高选材的科学性;加强对民办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的监督管理。
其他文献
在对口支援举办内地民族班的教育政策下,在许多内地城市形成了各民族学生聚集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这样的校园中时而发生学生冲突事件,有些事件进而升级为群体暴力事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