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贝拉唑钠(Sodium Rabeprazole, SR)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之后第4个上市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雷贝拉唑钠为碱金属钠盐,水溶液为碱性,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考虑到药物的理化性质、胃肠道生理状态及患者的顺应性等多种因素,将其制成肠溶微丸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4nm,经过方法学验证其在0.224-1.074 m/mL范围内线性相关良好,其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99.89%。并建立了雷贝拉唑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且通过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其次,以性状、含量、溶出度、有关物质等参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了赋形剂、pH调节剂、抗氧剂、润滑剂、粘合剂等因素对肠溶微丸压片的影响,确定了各自的种类及用量。。并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模型试验设计,用效应面优化法对片剂处方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以肠溶微丸压片的最优片剂处方及工艺。同时,本论文对制得的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片进行了溶出度研究,拟合了溶出曲线,结果表明其符合一级释药模型;对雷贝拉哗钠肠溶微丸片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加速试验在温度40℃±2℃、湿度RH 75%±5%条件下放置考察6个月,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各检测项目与零月数据比较,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在加速条件下放置6个月质量稳定;长期试验在温度25℃±2℃、湿度RH 60%±10%条件下放置考察12个月,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各检测项目与零月数据比较,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基本稳定,质量稳定可靠。最后,建立了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片血浆样品的体外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同时以市售样品为参比制剂,进行了人体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雷贝拉唑钠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04.90±1.59、88.72±0.89min; Cmax分别为3.37±0.042.2.33±0.053μg·mL-1;AUC0-t分别为985.94±17.49、653.38±19.15μg·min·mL-1;经统计学分析自制的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片生物利用度与市售样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