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一直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颁发了中央一号文件。但是,我国农村农民平均生活水平一直处于全社会底层,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其中农民素质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所以只有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才能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背景,阐明农民职业教育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在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现实意义,并提出提升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相关策略。为政府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在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放调查报告以及走访坐谈分析等途径,基本了解了温州市当前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所开展的各种农民职业教育形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这几年农民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力素质不断提升,培训方式持续创新,形成品牌效应,工作机制比较健全,农培基地规模化发展。对温州市农民受职业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总体现象是“妇女化、老龄化、无文化”,农业的产出率比较低,农民开展现代化农业创收并不理想;整体综合素质较差,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与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调查中61.4%受访者有意识到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实际有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或参加过愿意继续参加的人并不多,总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供需失衡、政府管理体制不合理、经费严重不足、农民认识不到位。分析所存在问题原因如下:机制不合理,法制不健全;教育培训资源太分散,没有统一的规划;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经费来源不固定;受长期社会观念的影响,对农民职业教育有偏见等。针对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健全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制保障;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转变培训主体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观念。以提升我市农民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政府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