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尖孢镰刀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其定殖特性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科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茄科作物的生产。本文从福建省各地区采集了番茄、茄子及辣椒枯萎病植株,分离与鉴定了其病原菌;并对一株番茄枯萎病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化,筛选获得了荧光强度和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化子,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化子研究了番茄枯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及根际土内的定殖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福建省的漳州、福州、厦门等茄科作物主产区采集了番茄、辣椒、茄子表现枯萎病症状的植株进行分离鉴定,获得40株镰刀菌,其中35株为尖孢镰刀菌,进一步的致病性确定了尖孢镰刀菌是这3种茄科作物枯萎病的致病菌株。2.采取CaCl2-PEG介导的方法,优化番茄尖孢镰刀菌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化体系。转化的最适条件:培养12-14 h的新鲜菌丝在4 mL裂解液(20 mg/mL崩溃酶,10 mg/mL溶壁酶)中,28℃,70 r/min条件下,酶解2.5-3 h。对所得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标记后的菌株在菌丝形态、生长速度、PH值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与野生型菌株基本相同。通过稳定性筛选获得了荧光强度、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化子。3.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跟踪观察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在番茄植株内的侵染特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第3 d、第6 d时,可见分子孢子萌发后从植株的根系侵入,此时植株的地上部无明显变化;第10 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的根系及茎基部维管束组织,植株的根及茎基部出现褐变现象;第17 d时,植株茎基部的菌丝量增多,番茄植株个别枝条萎焉,且茎基部出现了明显的褐变。4.跟踪观察了gfp基因标记菌株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32天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标记菌株能够在不同性质的土壤内至少定殖1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定殖密度逐渐下降。其中在水稻田土里存活能力最好,在沙土里存活能力最差。
其他文献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灵活有效的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帮助机器人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比如动态环境或未知环境等,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使得机器人能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技术,可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其最大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除此之外,RFID系统在阅读距离、抗干扰能力、读取速等方
近年来,城市住宅小区正朝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很多小区应用了智能可视对讲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小区住户与来访者可视对讲等功能,方便了对来访者的监控,减少了不必要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