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我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正式开业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国的高尔夫球场总量从原来的1家猛增到如今的700余家,常打球的高尔夫人口也从无到有,如今早已突破了百万人口大关。高尔夫运动在内地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尔夫产业诞生和发展的第一源动力。随着庞大的高尔夫消费群体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消费需求也日趋强劲,高尔夫综合服务业、高尔夫建造养护业、高尔夫生产制造业以及高尔夫文化业等相关产业也蓬勃兴起,高尔夫产业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在整个高尔夫产业当中,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和运营无疑处于核心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监管措施,相当数量的高尔夫球场在建设和运营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违规审批、占用耕地或林地、环境污染、长期亏损等等。这也是长期以来整个高尔夫产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开始行动,一场波及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高尔夫球场行动由此展开。这次整顿,执行力度之大、牵扯范围之广,史无前例。预计全国将有近百家的高尔夫球场遭遇“关停并转”的命运。如此规模的清理整顿,不论是对于投资上亿元的个体高尔夫项目,还是对于整个高尔夫产业来说,都不啻于一场灾难。在此次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些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合理、不合法的项目被依法取缔,但同时也有一些市场竞争力强、合理但不合法的项目也同样遭遇了关停的命运,严厉的清理整顿背后,我们不幸的看到简单化、一刀切式做法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政府究竟还会出台怎样的产业政策?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未来又在哪里?在此情况下,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战略必然成为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共同思考的课题。鉴于此,文中通过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整个高尔夫产业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并根据具体的典型企业治理个例,对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分析,对政府如何制定高尔夫产业政策和实施有效监管进行分析。探讨政府如何利用好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两种手段,对高尔夫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保证高尔夫产业绿色、健康、快速地发展,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