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行为方式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贿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的犯罪,在我国刑法规定的职务犯罪中占有突出的比例。查明受贿犯罪行为方式,是区分罪与非罪、受贿罪与其他罪的界限的客观依据,研究受贿犯罪行为方式,对于严密监控和有效地惩治受贿犯罪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基于此,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受贿罪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三部分:首先对受贿罪行为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然后阐述对受贿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两个核心问题的理解,最后对几种特殊类型受贿行为及司法认定进行剖析。翼望通过对受贿罪行为方式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内容,在受贿罪行为方式方面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并为我国相关刑事立法与司法工作提供可行的改革建议与参考,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推行很多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案例教学法迎合了我国的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中可广泛运用。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impl
期刊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崇高美德与理想,作为法的终极价值,它的实现却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法正义价值实现的中国境遇进行了探讨和论述,第一部分首先对药家鑫案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案件回顾,对基本案情和法院的立场进行介绍,透析了案件背后新闻媒体、网络成为民愤暴发的“催化剂”、一边倒的同情——偏执的语言暴力和药案庭审前发放问卷调查,旁听者变身“陪审团”三大实践纷争。第二部分在前文论述的
在商标法上,“混淆”是与“识别”相互对应的核心概念,既是商标权取得的前提条件也是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两者相辅相承,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划定了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由此,禁止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