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常见的半翅目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除刺吸植物汁液,还可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并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和小麦等,繁殖能力、迁飞能力和抗药性很强。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生防真菌,广泛应用于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然而,其对农业害虫的杀虫活性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淡紫紫孢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和和分子鉴定,对生长速率、产孢量、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ARSEF 2860进行了比较。分别使用孢子浸渍法和注射法对桃蚜和草地贪夜蛾进行了毒力研究,测定了对桃蚜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时间(LT50)以及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半数致死时间。使用孢子浸渍法研究了其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淡紫紫孢菌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过程中相关免疫和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本研究探讨了淡紫紫孢菌PL-1对两种代表性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潜力,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淡紫紫孢菌的分离鉴定:从位于合肥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真菌菌株,通过形态鉴定以及ITS测序确定其为淡紫紫孢菌,命名为PL-1。使用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分生孢子、芽生孢子和产孢结构等形态。2、生长速率、产孢量和酶活测定:发现PL-1菌株在后6 d的生长速率较前6 d有所增快,产孢量在第12 d时高于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PL-1的几丁质酶活力从第3 d开始升高,第6 d达到最高值;蛋白酶在第6 d时酶活力开始快速提高,第9 d达到最大值。3、对桃蚜和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PL-1对桃蚜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淡紫紫孢菌后,桃蚜的累计死亡率随着时间增长逐步增加,在96 h LC50为2.3×10~8分生孢子/m L。168 h后接种不同浓度PL-1孢子悬浮液的桃蚜累计死亡率均达到最高值,1×10~9分生孢子/m L浓度处理的累计死亡率达到了100%。接种分生孢子浓度从1×10~7增加到1×10~9分生孢子/m L,LT50从116.51 h下降到83.30 h。对草地贪夜蛾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虽然使用浸渍法无法杀死草地贪夜蛾幼虫,但是在分别注射2×10~5和1×10~6个分生孢子108 h后其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88%和97%左右。接种2×10~5个分生孢子的LT50为86.64 h,1×10~6个分生孢子的LT50为68.42 h。用浸渍法处理草地贪夜蛾虫卵,60 h后虫卵明显被PL-1定殖。4、PL-1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过程中免疫与毒力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表达显著变化的草地贪夜蛾免疫基因有抗菌肽、C型凝集素、溶菌酶、酚氧化酶原和肽聚糖识别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显著变化的真菌毒力基因包括了几丁质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疏水蛋白等的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