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目前较常用的四种网络过度使用量表收集中学生网络使用的信息并分析网络过度使用的关联因素,综合评估四种量表,探索较适合用于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研究的量表。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白云区、乌当区随机抽取10所中学,再从初一~高三各年级中抽取两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3571人。按照现场问卷调查法,使用统一的自填式问卷对抽取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施测。所有调查对象当场填写问卷,现场检查回收。除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外,还采用Young《8题项网络过度使用量表》(简称量表1)、崔丽娟《12题项网络过度使用量表》(简称量表2)、陈淑慧《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简称量表3)、Young《20题项网络过度使用量表》(简称量表4)来收集中学生网络使用的信息,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完成现场研究,在Epidata3.0下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作描述性分析及网络过度使用关联因素经卡方检验后,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用 Logistic回归探讨了网络过度使用的关联因素。同时按照心理测量学要求综合评估四种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填答方式,计算重测信度、分半信度、Cronbach`sɑ系数、相关系数,并对各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公因子后,用AMOS18.0软件建立模型及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结果:1.调查对象中近半年除学校电脑课外,使用过网络的人数为2875人(占86.1%),四种量表检出网络过度使用率分别为7.2%、6.1%、5.5%、16.9%,且判定网络过度使用情况,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接触网络时间越长,上网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检出率越高,经常上网地点在网吧,上网目的为玩游戏的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量表3判定独生子女网络过度使用的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三种量表判定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网络过度使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量表判定是否是父母文化程度因素造成的网络过度使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四种量表均判定经常上网地点为网吧,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为游戏类等因素与网络过度使用正相关。3.量表3综合评估最佳,可行性较好,Kappa系数为0.796,分半信度为0.915,各因素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86~0.947之间,Cronbach`sɑ系数为0.938,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两个分量表的拟合度指数GFI、AGFI、NFI、TLI、IFI、CFI指标都超过0.90,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比较好,且填答方式合理,易操作。 结论:四种量表对贵阳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情况的检出率不同,同类研究应注意与使用相同量表的研究比较,否则会造成结论的偏差;四种量表分析的网络过度使用的关联因素基本一致,主要是网吧上网、上网次数多、上网时间长、玩网络游戏等可控行为因素,对引导中学生健康上网有指导意义;四种量表中《中文网络过度使用量表》(量表3)的综合评估最佳,在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研究中可以优先选用此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