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致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A属,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较轻的临床症状。然而,越来越多的报道揭示EV71的感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包括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严重者甚至死亡。自从1969年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分离该病毒,此后在保加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越南、中国均引起过大规模流行。据广东省卫计委5月17日发布的手足口病预警信息,截止5月16日,全省今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8366例,其中死亡3例,较2015年同期病例数(51327例)上升72%,以EV71病毒致死率最高。作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EV71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最严重的中枢神经毒性病原。因此,探讨EV71致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对EV71的防治意义重大。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EV71为R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缺乏核酸外切酶的校对功能而导致较高的出错率,约每复制一个基因就有一个自发突变。VP1区由于其高度多样性和较少参与重组而被认为是肠道病毒进化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基因区域。有研究表明,VP1的变异与神经系统的感染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决定EV71神经毒性可能是单一位点的突变,也有可能是多个位点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在分析具有神经毒性的EV71分离株时发现,VP1上有一个重要的氨基酸变异Alal 70Val(丙氨酸170颉氨酸),猜测该变异使得病毒蛋白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病毒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然而,此研究只是基于少量的样本发现的突变位点,突变位点少,且突变的位点对人群发病的影响有多大意义并不清楚。因此,我们旨在通过更大样本的人群来筛选,以验证VP1蛋白变异是否与EV71神经系统感染有关。此外,一项关于大脑组织TLR-5和TLR-6受体的表达与EV71感染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发现,脑组织病毒受体的高表达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另有研究也证实EV71受体对于病毒感染细胞和组织至关重要。病毒进入细胞的第一步便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通过病毒受体介导的RNA释放或者胞吞作用,因此猜测病人自身的受体数量、病毒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也与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关。目前已知的EV71的受体有: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PSGL-1)、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 Vimentin(VIM)。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了VIM在病原体吸附、胞吞、迁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VIM是新近发现的EV71受体,在人脑微血管细胞中表达丰富并介导大肠杆菌细菌侵袭,EV71感染与相类似。因此猜测EV71通过VIM受体介导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而感染神经系统。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我们提出:EV71病毒的变异和患者自身受体的差异可能是影响EV71感染神经系统的因素,二者或独立作用或存在交互作用。本文主要从广东省2008年~2010年EV71的流行病学分析、VIM在EV71感染HBMEC中的作用两方面来探究EV71所致神经系统的影响因素,以确定EV71病毒VP1蛋白的A289T变异,以及VIM受体与EV71神经系统感染的关系;并明确EV71病毒感染血脑屏障细胞是神经系统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不但有助于分析EV71的流行病特征、病毒变异情况;也将为EV71病毒的神经系统感染建立有意义的预警信号,及早发现易感人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研究方法1.广东省2008~2010年EV71的流行病学分析收集2008~2010年广东省多个市区送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的样本(包括粪便、咽拭子、脑脊液等),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确诊为EV71感染的共194例样本。根据症状的差异分成EV71神经系统感染组和非神经系统感染两组。分别提取病人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并扩增全长的病毒VP1序列。通过比对病毒VP1序列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病毒的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致神经系统感染的因素;病毒的VP1基因序列用DNAman软件翻译成蛋白质序列,定义在同一个位点上,出现两种以上氨基酸为一个变异。2.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IM敲除细胞系的建立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数据库中找到VIM的基因序列,找到VIM基因CDS区,分析其基因结构,明确CDS的外显子部分。按照基因本身的性质,选择候选的待敲除位点后设计并合成识别靶位点的一对DNAOligos。把sgRNA连接到Lenti CRISPRv2载体中并构建Cas9质粒。将构建好的目的质粒及空白对照分别包装成慢病毒再感染HBMEC,筛选出稳定表达VIM-KO的细胞株以及正常对照株。3.VIM在EV71感染HBMEC中的作用分析在RD细胞中扩增并滴定的病毒分别感染正常和VIM-KO的HBMEC,观察HBMEC的病变效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V71病毒在正常和VIM-KO的细胞中吸附能力、复制能力和病毒核酸释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在HBMEC正常和VIM-KO细胞中病毒VPl蛋白合成的差异。三、 结果1.广东省2008~2010年EV71的主要型别为C4a型在2008~2010年期间,广东省各个地区流行的EV71病毒株为C4a型,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流行株。同时发现此型在广东省流行过程中已经开始演化,增加了三个族,即C4a2-C4a4族。2.EV71病毒株型别的时间、地区分布从各病毒株的分布时间来看:2008年四种均有,但主要集中在C4a1型;2009年的流行株为C4a1和C4a2型;而在2010年,除湛江的一株属于C4a4型,其余均为C4a1型。从地区分布来看:大部分地区的病毒株型别为C4a1和C4a2型;只有2008年东莞分株009-08-M单独构成了C4a3型;C4a4也仅分别出现在佛山和湛江。综合来看各病毒株的流行并没有地区和时间集中趋势。3.病毒A289T变异与神经系统感染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对患者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性别、年龄、病毒型别、VP1变异对患者临床症状轻重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EV71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性别、病毒的型别与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没有无统计学相关性:年龄和病毒A289T变异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病毒289A(289丙氨酸)容易致EV71神经系统感染(P<0.05,OR=2.360,95% CI为1.163-4.659)。4.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IM敲除细胞系的成功建立采用CRISPR-Cas9技术及慢病毒载体包装系统包装出VIM-KO和正常对照的病毒后,感染HBMEC 48 h后观察到GFP的表达接近70%-80%。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的HBMEC VIM-KO和对照细胞株后,用VIM的特异性抗体分别检测HBMEC对照和VIM-KO中的VIM表达量。结果发现VIM-KO的细胞中VIM的表达量下降了90%以上,说明此次VIM敲除效果较好。5.VIM在EV71感染HBMEC中的作用分析EV71进入细胞后,由于其对细胞的损伤,会导致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分别用病毒感染对照以及VIM-KO的HBMEC,发现病毒感染HBMEC正常对照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了皱缩,变圆甚至破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到了48h后,部分细胞已经脱落而飘浮在培养中。相比之下,EV71同样的MOI感染VIM-KO,24 h后细胞的形态几乎不变,即使到了48 h,细胞的形态改变很小,只有很小一部分细胞开始变圆。说明EV71感染能引起HBMEC病变效应,但在VIM敲除的细胞中,细胞状态变化不大,病变效应很弱。EV71侵袭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于细胞表面。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MEC对照和VIM-KO表面的病毒核酸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VIM敲除后EV71在细胞表面的吸附下降了40%。EV71感染细胞24 h和48h后,正常的HBMEC中病毒量分别同比增加到3倍和8倍,而VIM-KO细胞复制的非常少,24 h后仅为0 h的1.3倍,48h后病毒量也仅为0 h的2倍左右。EV71感染HBMEC 48 h后,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核酸量是对照细胞的1/12。细胞培养液上清EV71病毒核酸量检测结果表明,VIM敲除的细胞比对照细胞少1.4倍。EV71病毒在细胞内的核酸复制和合成蛋白是基本同步的,通过检测EV71在HBMEC对照和敲除的细胞内合成蛋白的差异,发现VIM敲除后病毒VP1蛋白的合成也比HBMEC对照细胞少很多。四、 结论1、在2008~2010年期间,广东省各个地区流行的EV71病毒株为C4a型,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流行株。同时发现此型在广东省流行过程中已经开始演化,增加了三个族,即C4a2-C4a4族。EV71病毒亚型在时间、地区上的分布无明显趋势。2、病毒的A289T变异与与EV71神经系统感染有关,病毒289A(289丙氨酸)容易致EV71神经系统感染。本次所获得的A289T变异位点是广东省194例EV71感染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此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广东省乃至全国的EV71感染的防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3、VIM是HBMEC表面EV71的受体,EV71通过与受体VIM的结合而侵袭HBMEC,并且进一步影响EV71在细胞中的复制甚至释放。本课题提出EV71感染神经系统的通路假说:EV71通过VIM受体介导的RNA释放,进入HBMEC细胞,穿越血脑屏障,最终感染神经系统。此项研究将有助于揭示EV71的神经系统感染机制。4、本文将病毒变异研究与受体研究相结合,认为病毒的变异与自身的受体同时影响EV71致神经系统感染。这为EV71致神经系统感染的分析提供一条有意义的线索。
其他文献
为适应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生物体可以在细胞的调控下组装生成胞内或胞外复杂且有序的无机有机复合纳米矿物质,从而得到具有胞内(外)无机纳米颗粒的矿化细胞.这些无机有机复
气球在几年前还只是小孩子的玩物,而现在,大商场开业时的庆典气球,印有各公司名称和标徽的广告气球,以及婚宴上渲染喜庆的装饰气球,已使气球成为一种可产金生银的新型赚钱门
目的:大鼠肝脏给予康派特医用胶或泰绫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的安全性比较。方法:手术组大鼠肝脏定量切除后,给予康派特医用胶或泰绫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止血,空白对照组大鼠
目前《三国演义》的英文全译本有两个:一个最早的译本是由英国汉学家泰勒(C.H.Brewitt-Taylor)翻译的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1925年由上海别发印书馆出版。另一个译本是
目的:HBV(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已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HBV感染的筛
使用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及T形截面钢框架对单跨足尺的弱柱强梁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进行补强,并在框架4个角落浇置水泥砂浆承压
背景与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大约有4亿人为慢性感染,每年因HBV感染所致相关肝病死亡的患者大约有100万人,其感染可
目的:为了找到灵敏、价廉、易操作的结核潜伏性感染筛查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结核诊断试剂盒对HIV/AIDS患者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比较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结
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普遍上涨较快,某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出现“飞涨”。造成房价过快、过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存在垄断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目
目前预测铅酸蓄电池荷电状态(SOC)的算法很多,这些算法各有特点。根据船用铅酸蓄电池的特点,本文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预测效果,提出了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算法预测船用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