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2型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病痛的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能改善血糖,改善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进程。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中很多具体内容尚不明确,例如餐后运动的最佳时间点,以及不同运动强度或方式的降糖效果是否相同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实验,探讨不同运动时机、强度和方式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包括餐后不同时间点的运动、不同强度的运动以及不同方式的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在第一部分,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人,所有受试者均分别在餐后1h、2h和3h进行2Km快走运动,定义为餐后1h运动组、餐后2h运动组、餐后3h运动组。预设每次运动速度为4~4.5Km/h,平均运动时间约为25~30分钟。第二部分,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人,所有受试者分别在三个不同实验日进行2Km的快走、慢跑或不进行任何运动,分别定义为快走组、慢跑组、对照组。运动安排在早餐后2h进行。快走运动速度4~4.5Km/h,平均运动时间25~30min;慢跑运动速度5~6Km/h,平均运动时间为20~25min。对照日中,受试者不进行运动锻炼,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其他两天运动日。第三部分,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人,所有受试者分别在餐后2h进行2Km的持续性慢跑(持续性慢跑组)、间歇性快跑(间歇性快跑组)运动或不进行任何运动(对照组)。运动安排在早餐后2h的时间进行。持续性慢跑组要求患者尽以自身感觉轻度或接近中等费力程度的速度跑步,预设速度控制4~6Km/h,运动总时间20~30min。间歇性快跑组要求以自身较高强度或最大速度跑步,每运动4min后原地休息3min,预设速度6~8Km/h,预计跑步时间15~20min,中间休息时间为9~12min,运动总时间预计24~32min。对照日中,受试者不进行运动锻炼,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其他两天运动日。 在每个部分的研究实验期间,所有受试者在饮食、药物和日常体力活动等方面均固定不变。每部分实验中的三个实验日每两两相隔至少三天,以避免前次运动造成的影响。三个实验日的顺序随机分配。检测患者在空腹、运动前后、11am(午餐前)和4pm(晚餐前)血糖值,观察运动前后心率变化。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研究中,同时检测运动前后血压、评估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等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第一部分:所有15例患者均完成运动实验和检测,没有出现因不耐受而提前退出的现象。主要结果如下。 1.快走运动结果:患者完成2Km快走的时间为26~27分钟,速度为4~5Km/h,运动后心率达到65~66%的最大心率水平,且在三组运动中无显著差异。 2.各时间点血糖结果: 1)三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和运动前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 2)餐后2h组和3h组的运动后即刻血糖低于运动前,而餐后1h组未有显著降低。其中,餐后3h运动组显著低于餐后1h和餐后2h运动组。 3)11am血糖水平为餐后3h运动组<餐后2h运动组<餐后1h运动组。 4)4pm血糖水平在餐后2h组和3h组中均低于餐后1h运动组,但餐后2h和3h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3.低血糖现象:受试者在2Km快走运动后有低血糖发生,其中餐后3h运动组出现3例,餐后2h运动组出现1例,餐后1h运动组未出现。 第二部分:本研究中,15例受试者均完成本次实验,无中途退出情况。主要结果如下: 1.运动完成情况: 1)快走运动结果:患者完成2Km快走时间为27.80±1.66min,速度为4.33± 0.24Km/h,运动后心率达到72.7±4.4%最大心率水平。 2)慢跑运动结果:患者完成2Km慢跑时间为20.33±1.72min,速度为5.80±0.51Km/h,运动后心率达到85.5±3.9%最大心率水平。 2.血糖水平: 1)三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三组运动前血糖也无统计学差异。 2)快走组和慢跑组运动后即刻血糖均低于运动前,且慢跑组运动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快走组。 3)11am血糖水平为慢跑组<快走组<对照组。 4)4pm血糖水平三组受试者均无显著差异。 3.血压和心率: 1)SBP:快走组和慢跑组运动前SBP无显著差异,慢跑组的运动前与运动后30 mi n的SBP差值大于快走组。 2)DBP:快走组和慢跑组运动前 DBP无显著差异,两组运动前与运动后30min的DBP差值无差异。 3)心率:快走组和慢跑组运动前静息心率无显著差异,慢跑组运动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心率大于快走组。 4. RPE评分:快走组低于慢跑组。 5.体力活动乐趣评分:快走组高于慢跑组。 第三部分:本次研究中,15例受试者均完成实验,无人中途退出。运动过程中患者的跑步速度基本符合规定的要求。 1.运动完成情况: 1)持续性慢跑组运动结果:患者完成2Km慢跑的时间为19.53±1.81min,速度为6.06±0.50Km/h,运动后心率达到74.4±4.4%最大心率水平。 2)间歇性快跑组运动结果:患者完成2Km间歇性快跑总时间26.80±2.78min,其中跑步的运动时间为16.40±1.35min,速度为7.25±0.67Km/h,间歇休息时间为10.40±1.55min,整体平均运动速度4.51±0.47Km/h。运动后心率达到83.0±4.0%最大心率水平。 2.血糖水平: 1)三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和运动前血糖均无差异。 2)持续性慢跑组和间歇性快跑组运动后即刻血糖水平均低于运动前,但两个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3)运动组11am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运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4)三组4pm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 3.血压和心率: 1)SBP:持续性慢跑组和间歇性快跑组运动前SBP无显著差异,间歇性快跑组的运动前与运动后30min的SBP差值大于持续性慢跑组。 2)DBP:持续性慢跑组和间歇性快跑组运动前DBP无显著差异,持续性慢跑组运动前与运动后30min的DBP差值大于间歇性快跑组。 3)心率:持续性慢跑组和间歇性快跑组运动前静息心率无显著差异,运动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心率间歇性快跑组大于持续性慢跑组。 4. RPE评分:两个运动组PRE评分无显著差异。 5.体力活动乐趣评分:间歇性快跑组高于持续性慢跑组。 结论: 1.不同时间点的2Km快走运动中,餐后3h运动组的降糖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餐后2h运动组;糖尿病患者在2Km快走运动后1~2h存在低血糖风险,其中,餐后3h运动组出现低血糖的几率大于餐后2h运动组和餐后1h运动组。 2.慢跑运动降低血糖的效果大于等距离的快走运动;慢跑运动前后收缩压差值大于快走组。 3.持续性慢跑组的降糖效果和间歇性快跑组无差异;间歇性快跑运动后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于持续性慢跑组,而舒张压降低幅度小于持续性慢跑组。 综合而言,餐后1~3h的运动中,餐后2h运动在发挥有效调节血糖作用的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较为合适的运动时机;与强度较低的快走运动相比,强度稍高的慢跑运动对血糖和血压的调节效应更大,但受试者对其接受程度低于快走运动,可推荐糖尿病患者循序渐进,由快走逐渐过渡到慢跑运动;持续性慢跑和间歇性快走两种不同方式的运动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相同,但两种运动后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有所不同,受试者对间歇性快跑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间歇性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是值得推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