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云南宗族的发展与转型(1840-1949) ——以腾冲为中心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屯军落户腾冲的中原移民为寻求感情寄托和归属感、强化族源认同,建祠堂、修宗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血缘群体的宗族组织。宗族虽然是传统宗法制思想的产物,但在近代腾冲社会进入新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顺应时代需求的转型。伴随着近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腾冲宗族精英身份获取以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成为衡量标准,改变了传统宗族中读书士人的独尊地位。士人与商人的融合,成为了推动近代腾冲宗族组织化的新兴力量。近代腾冲宗族的发展与转型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腾冲宗族组织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宗族精英通过自身的学识名望或者经济实力,积极恢复宗族组织建设,并通过完善祠堂、族谱、公产等组织设施,向族众渗透宗族意识与宗族礼仪。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为宗族适应社会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即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组织原则,强化了宗族的社会功能。腾冲各氏宗族守望相助,在乡村社会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为近代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良做出重要贡献。宗族与社会事业的联系逐渐密切,形成超越宗族本身,以地缘为主的地方社会关系网络。二是在近代国家权力渗透下,宗族势力与国家行政融合,腾冲乡村社会呈现国家、乡绅、宗族联动控制地方的局面。当近代统治者试图将政权向基层渗透,需要宗族组织的配合。族内管事平移至乡村行政机构,宗族成为辅助管理的自治团体;当应对地方危机时,需要依靠宗族在治乱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近代腾冲宗族力量在维护社会安定,配合地方政府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腾冲宗族是近代云南宗族发展与转型中汉族宗族的典型代表。宗族精英通过构建以祠堂为标志,族谱为纽带,具有祭祀、教化、救济功能的结构体系,实现宗族组织的对内控制。各个完整有效的宗族组织又凝结成近代腾冲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方位参与地方社会建设,实现宗族组织的对外控制。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近代宗族组织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家国意识。
其他文献
半胱氨酸是一种共价氨基酸,在其侧链具有富电子的巯基,其可通过加成、取代和氧化等方式与药物分子中的亲电基团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较稳定的共价键。而丙烯酰胺作为半胱氨酸巯基的一种反应活性基团,在近年来已被成功引入至抗癌、抗肿瘤的药物分子设计中,并且部分药物已经商品化。同时,喹唑啉类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农用及医用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菌、抗病毒及抗炎等。另一方面,呋喃衍生物由于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抗病毒等活性而被广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位居世界五大水果之列。近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杧果生产国和世界最大的杧果消费国,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其中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引起的炭疽病是为害世界各地杧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以C.gloeosporioide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杧果炭疽病菌漆酶活性,确定了杧果炭疽病
快速发展的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为全面解析生物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大量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带来了挑战。CRISPR/Cas9是一种新兴的高效基因组编辑工具。为了构建CRISPR/Cas9的表达克隆,目前多数方法都依赖多轮PCR获得携带有靶位点的sg RNA表达盒,费时费力。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一轮PCR获得sg RNA表达盒、并可通过Gateway或Golden Gate等方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Aspindaceae),荔枝属常绿果树;原产于中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6个省份均有种植;后相继引种至澳大利亚、南非、越南、泰国和毛里求斯等国家,并均有大面积推广种植。荔枝炭疽病是荔枝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危害荔枝整个生长期,从田间种植到采后环节,严重限制了荔枝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海南18个市县荔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哲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1929年8月,张东荪在《新哲学论丛》中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完整、系统的公布了自己的哲学主张,1934年9月,张东荪在上海书局出版《认识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的多元论”。他试图建立以知识论为出发点,又以知识论为最终归宿的完整哲学体系。张东荪的认识论基础是多元交互机制的,通过对感觉、条理、格式、设准、概念等事物的分析构建出一个内界外界相互并列又互
米盖尔·杜夫海纳是法国著名的现象学美学家。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杜夫海纳并没有局限于现象学理论,而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积极吸收和改造诸多思想。他对艺术时间性的探究就展示了这一特征。不过,杜夫海纳在其著作中并未就时间性问题加以充分地讨论,但时间性问题在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里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他在其著作《审美经验现象学》中把审美对象放在时间性的境域中考察,以此探寻审美的本源状态。本文主要研究杜夫海纳
河西位于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南靠祁连山,北倚合黎山,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形,成为中原西域文化交通之孔道。东可通今宁夏。南向今青海,东南通关中,西北与今新疆接壤。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凿空”丝绸之路后,河西成为中西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段,河西在连接中西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蒙古统治者占领河西后,恢复河西路的交通,作为其南下和统一中
中国工商业行业组织历史悠久,唐朝时已经出现。民国时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行业组织经历着近代化转型。西安,西北内陆最大的城市,它的行业组织也经历了萌芽到兴起、发展到繁荣、逐步稳定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动态过程,重现了西安工商业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缓慢探索和曲折前进。本文研究时段为民国时期,力图在前人零星的研究上使该研究具有完整性。本文以陕西省档案馆和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民国报纸(《西京日报》、《西北文化日
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当下较流行和较受推崇的设计趋势,因此,在本课题中通过探讨伊犁地区地域民族的特色文化与包装设计的关系,阐述伊犁地区哈萨克族的文化背景下的包装设计,并深度挖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哈萨克族视觉元素,并借鉴其艺术形式特点,结合现代包装的设计方法,在传承与保护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运用现代包装的设计风格塑造出一套针对伊犁地区蜂蜜的包装设计,以突出产品的地域特征
水稻(Oryza sativa.L)作为最重要的谷物粮食之一,是全世界超过一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影响水稻产量的三大主要因素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而粒重受水稻籽粒大小和灌浆过程调控。灌浆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在光合组织合成,运输到籽粒,这一过程直接决定了水稻粒重,而叶片又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因此,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型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筛选及研究水稻籽粒大小和叶型相关突变体对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