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自身健康问题的日趋重视,现代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涵盖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心理和社会等因素逐渐成为人类致病的原因,医学模式也正朝着整体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而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应与医疗模式的发展相适应。现代医院建筑多以患者为中心,很少考虑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使用需求,忽视了间接环境对于患者全面康复的促进作用。本文引入疗愈环境的理念,通过设计手段营造疗愈环境,以实现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等目标。医院建筑之中,社会关系的形成主要围绕着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因此本文选取三个群体行为交叉最为紧密的三个空间,即候诊空间、诊室空间和病房空间,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现有的疗愈环境营造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整理和分析,得到当前医院建筑空间环境营造的现状。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其空间环境进行实地的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内的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观察,观察空间环境对于使用者行为的影响;通过访问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空间内使用者最直接的心理感受与需求。最后,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分析空间环境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愈环境的营造提出优化策略。通过对医院建筑环境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医院建筑对不直接作用于患者的间接环境的营造确实存在不足。本文侧重于运用设计手段来提升疗愈环境,尤其是间接环境的空间品质,提倡医护关怀与家庭关怀,通过使用者的情绪传递和行为影响,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在疗愈环境的营造中,在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统筹考虑私密性、安全性、自然环境的引入以及色彩和材质等要素,基于对实地调研情况的整理和分析,针对诊室空间、候诊空间、住院空间及其他社会化服务空间,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对医院建筑空间内的直接环境与间接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协调患者、陪护人员和医生三个使用人群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完善医疗建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