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收集整理了《字林西报》1868—1880年间刊载的图书广告,以5W模式和议程设置理论为指导,对图书广告中的英国文学作家和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中英文学在19世纪的发展情况,对这些图书广告给晚清文学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阐述了《字林西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情况。国外对于《字林西报》的研究寥若晨星,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多限于历史学范畴,缺少对《字林西报》图书广告的研究。国内对于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讨论,多集中在比较文学和翻译文学方向。第二章介绍了传播学的5W模式和议程设置理论。5W模式中的传播者,信息,受众,媒介及影响五个要素为全文提供了研究视角。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可通过设置相关议程来影响受众对该事项的看法。第三章介绍了1870年前中英各自的文学特点。1870年前,中国文学以传统诗歌形式为主,小说创作处于边缘地位;而英国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女性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第四章从议程设置理论角度对《字林西报》(1868—1880)图书广告的传播者、图书作者及图书类型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字林西报》1868—1880年间共有近3706条图书作品信息。别发洋行共刊登了178份不同的图书广告,包含192部英国小说;上海图书馆刊登了14份不同的图书广告,包含105部英国小说;所有作家中,李顿、特罗洛普、柯林斯在广告中出现的频次最高;维达、布莱登、乔治·艾略特三位女作家和作品出现频次排在前十之内;图书广告文学作品包括了小说、诗词、散文、戏剧、文集和传记。第五章试探性地讨论了《字林西报》原版英文图书广告给晚清文学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图书广告内容和晚清两次翻译浪潮(1873—1875,1898—1911)的翻译作品,发现部分翻译作品的英文原版作品在19世纪70年代间已刊登在《字林西报》图书广告中,被别发洋行等书商在中国出售,或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图书广告原版作品所携带的小说理念与1872年《申报》刊载的《听很多故事的把沙》(The Pacha of Many Tales)的小叙中小说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而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小说理念大相径庭。分析表明,《字林西报》原版英文图书广告为晚清两次翻译浪潮的兴起和文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