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在合成孔径雷达分布式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安装在运动载体上的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它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实现了距离向高分辨,采用“合成孔径”原理得到方位向高分辨率,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分辨和实时性是SAR成像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一幅SAR图像需要处理海量的原始回波信号数据,为达到实时和高分辨成像的要求,一般采用多个处理器进行分布式仿真。高层次的分布式仿真体系(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协同性和互操作性,使其成为构建SAR回波数据实时成像处理的重要平台。本文构建了SAR点目标回波模型,基于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分析了SAR回波数据的海量处理需求。研究了HLA数据通信中主要承担着联邦运行支撑环境(Run-Time infrastructure ,RTI)的数据传输方面存在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SAR回波海量数据通过RTI进行数据的公布和订购,基于用户数据报(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协议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表征性数据通过RTI传输;针对UDP传输的不可靠问题,通过控制信息流发送、确认校验、时钟同步等技术实现了回波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论文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SAR回波模型,分析了SAR回波数据的海量处理需求;在VC环境下构建了SAR海量数据传输、处理环境,通过对传输可靠性、实时性分析,验证了基于UDP改进报文传输协议设计的有效性,能够满足SAR回波分布式实时成像的要求,研究结果对分布式实时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对于大量的文物碎片,如果进行人工拼接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造成文物的再次破坏,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实现文物复原。在计算机辅助的文物复原系统中,碎片自动复原是指从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