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瑰宝。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语也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影响习语的形成和发展,习语则反映了文化特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地,习语翻译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强调。众所周知,在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的动物习语,这与两种语言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物。有时候,中英两大民族会对同一种动物产生相同的联想,在此种情况下,这些动物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两个民族对动物的不同联想,从而造成了中英动物习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因此,为了做好动物习语的中英翻译,研究他们的文化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方法,其次对国内外关于动物习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习语的定义以及特征。然后,笔者主要从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并着重讨论了其差异性及形成原因。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动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部分特殊的动物的文化内涵只存在于英语文化或汉语文化中。最后,基于比较的结果以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笔者提出以下几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转换动物形象意译以及舍弃动物形象意译),直译与意译结合法以及习语套用法。 通过大量例子的分析研究,笔者得出两点结论: 首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惊人的相似,甚至是完全一致;有些则存在完全的冲突对立;还有一些则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包括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神话寓言以及文学等。这就要求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十分了解,这样才能译出好的译文。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当同一种动物在中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一致时,可以使用直译法。当直译法无法解决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甚至会造成困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如果既想要传递源语丰富的文化信息,又不想造成读者困惑的话,可以将直译法与意译法相结合,即直译法在前,传达生动的形象及文化信息,意译法在后,补充被译习语的正确含义。某些动物习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有与之相对应的习语时,可采用习语套用法。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在翻译中尽量缩小两国文化的差距,达到最大限度地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