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游憩功能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但是,在我国,城市游憩功能一向是被忽视的。游憩地是发挥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城市户外游憩地空间配置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它受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的影响深刻,并能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和广大市民物质文化的需求。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指标法、系统层次法、需求导向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游憩地中心等级理论、游憩需求理论、景观生态学等的观点,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例做实证研究,研究城市户外游憩地的一个重要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分析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演变的特点和规律,识别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武汉市公园历年接待游客数量为基础,计算了市民和游客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量,指出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针对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优化思路。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合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城市游憩地空间配置的相关概念、研究进展、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案例研究。首先分析了武汉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现状特征,并进行问题诊断,找出影响武汉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问题,确定配置方案,提出武汉市城市公园绿地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 第四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在文中,作者采用间接的方法特别探讨了游客对公园绿地的需求量,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以往的研究中很少关注游客对风景名胜公园的需求。这种尝试,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是否科学与可行,值得商榷。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评价;以三期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来源,经Erdas8.6数据处理软件解译得出土地利用分时段数据;应用GIS技术并结合土地和其他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