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货币速度的比较研究及货币财政政策的导向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速度,是货币经济学中重要且复杂的议题。货币财政政策的导向,也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热点。货币速度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货币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影响着货币财政政策的改革。因此,系统、深入研究货币速度,以及货币财政政策的导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比较经济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货币速度及货币财政政策,总结出我国应该吸取的政策借鉴,为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货币速度理论及不同的政策主张进行述评,为后面各章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对我国货币交易速度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现象进行描述与论证。就长期趋势而言,2000-2007年,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速均显著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通过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交易速度与货币量是影响我国GDP的主要变量,除此以外,汇率也对GDP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货币量对GDP的作用偏重于长期,而货币交易速度和利率对GDP的作用则偏重于短期。最后,从我国货币速度的上升看货币财政政策的导向。  再次,鉴于当前中国和八十年代后的日本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收集了日本1977年以后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分析。就长期趋势而言,1977-2006年,日本狭义、广义货币流速均显著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货币交易速度、货币量和价格指数是影响日本GDP的主要变量。货币交易速度与GDP在短期存在正向关系,在长期存在负向关系。并论述了日本货币速度的变化与所实施的货币财政政策的紧密关系。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两国的经济背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问题,为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之,本人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当前中国和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相似性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分析,为今后中国货币财政政策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要充分重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结合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金融资产间相关性的分析与度量对于保障资产组合有效性与资产组合风险度量的准确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性是信用组合风险管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中部地区与发达的东部之间的差距也不断加深,中部地区“边缘化”的危机加剧。本文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中部“边缘化”的原因,中部“边缘化”也就是
电子商务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普及,电子信用证正逐步地取代传统纸质信用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促成电子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电子信用证的法律规范及安全保护仍不成熟,许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虚拟消去法(HEM)分析广西产业关联状况,并识别其关键产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能够系统反应区域内各个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一种有效工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