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应力的缓慢积累与突然释放,大量的岩石物理学实验已经证实,岩体介质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时,穿过介质的地震波的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大容量气枪震源具有绿色环保、近场破坏小、重复性高等优点,可以用来探测较大范围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祁连山主动源探测系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中段地区,该地区强震活动十分频繁,在这一地区开展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祁连山主动源观测资料,详细探讨了主动源地震波走时变化的提取及分析方法,设计主动源地震波衰减变化特征提取方法,详述了祁连山主动源运行以来各台站走时及衰减变化特征,探究地震前后主动源地震波走时及衰减异常变化,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论文在原有主动源地震波走时变化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将原始采样率为100点/秒的波形数据插值为1000点/秒,在此数据基础上提取走时变化,各台站的Pg震相走时变化范围基本在±5ms之间。2.获得主动源地震波走时变化后,通过走时偏移截取各震相,并计算截取震相的振幅平方均值与参考台接收信号的振幅平方均值的比值,获得各台站各震相能量衰减变化,Pg震相衰减变化范围基本在±20%之间。3.祁连山主动源部分台站部分震相走时及衰减变化存在明显年变现象,特别是传播路径长、穿透深度深的S波震相的年变尤其明显。同时各震相走时与衰减年变现象存在相关性,呈相同变化或相反变化。4.自主动源建成以来,在2016年门源Ms6.4地震及2019年张掖M5.0地震附近台站观测到了走时及衰减变化异常现象。具体表现为震前的持续下降至低值,震后的迅速上升。其中以张掖地震附近zdy27号台表现尤其明显,其切向分量上拾取的初至波震前走时下降约8ms,约为往年观测最小值的两倍,地震前后走时值存在10ms的突变,地震后走时值逐渐上升。zdy27号台部分震相衰减存在和走时相似变化,震前下降至自观测以来最低值,发震后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