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词汇在对外宣传中的新表达-中国英语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y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民族、多文化、多功能的国际性语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英语已不再同于往昔,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必然引起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一中国英语。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成为翻译界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中国特色词语是那些反映中国文化、展示汉语内涵、传播中国特色的词汇。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由于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而成为汉英翻译中的一大难题。在处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较大差异的文本时,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在进行中国特色词语的汉译英过程中,究竟是遵循异化原则还是归化原则亦成为我国翻译界争论的热点。本文认为二者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统一的方法来看待。   本文指出了文化冲击下中国英语存在的意义和现状、区分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对中国英语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表达特点继而分析了中国特色词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讨论了中国英语在对外宣传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大量例子的分析,提出了在对外宣传中一些针对中国特有表达方式的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学位
埃及裔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莱夫利(Penelope Lively,1933-)的《月亮虎》在1987年获得了布克奖后而名声大震。近几十年来,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流传于多国各地,作为一名女性
在中国,由于受到伦理文化的影响,人们使用着庞大的称谓系统。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两种。为了体现出对对方的友好态度和尊敬,人们又常常用亲属称谓去称呼非亲非故者,这样
外交语言是指国家间处理“外交事物”时实际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外交语言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国内语言学家对外交语言的研究主要从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