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寿县稻麦轮作农田区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温度廓线数据,结合位温梯度法计算了该站点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分析了边界层高度的日、月和季节演变规律,并与ERA-Interim和NCEPFNL模式数据产品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果:(1)晴朗天气条件下边界层高度具有显著地日变化特征,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边界层高度不断增大,阴天多云的条件下,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全天高度较低,ERA-Interim和NCEP FNL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2)边界层最大平均值高度通常出现在午后,8月份平均高度最高,超过1520米,1月份最低,只有520米,其早晨上升期,最大高度值幅度,平均最大高度出现时间都具有周期性变化,夜间转换期基本在20点,ERA-Interim和NCEP FNL由于每日观测频次较少,只有最大高度值幅度、夜间转换期和观测值结果相似。(3)边界层季节日变化中,从冬季、秋季到春季和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呈增大趋势,白天波动变化较大,夜间时段较稳定,ERA-Interim和NCEPFNL白天时段大于观测平均值,且差值较大,夜间时段小于观测值,差值较小。(4)边界层8月平均高度值最大,为543米,10月最小,只有262米,ERA-Interim和NCEP FNL除8月外均大于观测值。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高度分别为436米,499米,377米和322米,ERA-Interim和NCEP FNL则为春季平均高度值最大,冬季最小,夏季和秋季次之。上述结果表明,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演变规律,该结果为我们深刻了解边界层高度的演变,认识现有模式数据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