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情结在玛丽·雪莱及《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女作家玛丽·雪莱的第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它描述了一位原本大有前途的科学家在对知识和荣誉的过度追求中丧失自我,用死尸制造新生命,却因其外表的丑陋而抛弃它,最终被它所毁灭的故事。本文旨在结合自恋理论,从作者与作品两个方面深入剖析玛丽·雪莱自身的自恋倾向,以及这种自恋情结带给作品的深远影响。本文首先从自恋理论入手,分析指出因孩童时代缺少父母之爱以及婚后珀西·雪莱对婚姻的背叛导致了玛丽·雪莱精神层面难以愈合的创伤,正是这些创伤导致了玛丽心理上的回归使她陷入了孤独的境地。在玛丽自我构建的理想化的国度中,在自然的抚慰中自恋情结再一次被强化。她的自恋情结又如实地反映在《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中。玛丽在她的力作《弗兰肯斯坦》中刻画了两个自恋性的人物——维克多和怪物。本文从自恋角度分析了维克多对美、对荣誉过度地追求以及他自私的逃避的原因所在。同时本文也分析指出怪物本来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却因丑陋的相貌不容于世,只能转而倒退回自我,陷入自恋的状态之中,受困于复仇之心,施虐和受虐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自恋症状在怪物身上得到了统一。
其他文献
作为著名的意象派诗人和现代主义之父,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二十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他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开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揭开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