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传统的化疗药物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内生物利用度低、溶解性差、严重的不良副作用以及易产生耐药性等。近年来,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疗药物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药物不可控的释放、肿瘤病灶靶向性低等。然而,功能性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纳米药物载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一个纳米体系中可实现高效的肿瘤靶向、药物控制释放等多种功能。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种新颖的靶向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S1-LS),旨在提高小分子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同时也能够减小药物对其他正常组织造成的毒副作用。方法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利用混合均分法构建“一珠一物”(OBOC)多肽文库。随后,利用免疫磁珠的方法筛选阳性肽珠,同时通过微阵列芯片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阳性多肽进行原位检测分析,Clustal X2多重序列对比分析筛选获得最优多肽序列。分别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验证多肽的亲和性和特异性。最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EGFR2靶向纳米药物载体(S1-LS),并在体外细胞水平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阳性细胞模型以及动物水平以人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为模型评价S1-LS靶向递送药物的效率。结果微阵列芯片系统从所构建106多肽文库中捕获400多个阳性肽珠。原位裂解、测序被捕获的肽珠-VEGFR2-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桥连的磁性肽珠后,通过序列对比分析筛选获得VEGFR2高亲和性多肽S1(Leu-Ile-Asn-His-Glu-Trp-LysGlu-Asn-Tyr-Phe-Pro-Leu-Ser-Phe)。S1与VEGFR2在分子水平的亲和性由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系统(SPRi)测得(KD=1.31×10-7 M)。在细胞水平上,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1(S1-FITC),证明了VEGFR2过表达的阳性细胞(HUVEC)与S1具有高的结合效率。S1成功修饰两亲性分子后制备得到大小均一、分散均匀的VEGFR2-靶向纳米脂质体S1-LS。S1-LS在体外阳性细胞(HUVEC)及体内动物肿瘤模型(HT-29荷瘤小鼠)的实验中都显示了较高的药物靶向递送效率。结论利用优化的微阵列芯片成功进行了VEGFR2-靶向多肽的高效、高通量的筛选和鉴定;且在优化多肽分子探针后成功构建了特异性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S1-LS)。基于VEGFR2靶向多肽S1修饰的纳米脂质体(S1-LS)成功实现了高效的肿瘤靶向药物递送。S1-LS有望被用于癌症的靶向诊断和治疗中,为实现精准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