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行为无因性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票据行为无因性,是指票据如果具备了《票据法》上所规定的条件,票据权利即可成立。至于票据行为赖以产生的原因,则在所不问。无论其后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票据权利的成立。应该说,票据行为无因性,构成了票据理论的基础,是票据法的生命力所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票据法以及国际上票据法的有关条约、公约规定,皆以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的原则。   但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深入进行,另外我国票据法中的无因性规定存在不足,只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无因性,所以这一问题在票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处在模糊和混乱状态,本文对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给予理论阐释,比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票据无因性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票据法规定中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票据无因性的立法构想,以此求得对票据无因性的正确理解和理性思考。   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历史创设过程和历史背景。票据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支付和流通的职能,并衍生出多种经济职能,如信用、结算、融资等职能,而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就在于确保交易的安全,同时也使票据的流通更为便捷,降低持票人的风险,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要准确理解票据无因性原理,应从其内在涵义入手,了解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具体表现。无因性原则也有例外,在法律规定的某些场合,票据的原因可以影响票据的效力,因此,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并不是绝对的,不应做机械的理解,要明确适用票据无因性原则的相对性的前提条件。这些内容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   第三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考察了世界上两大法系的票据无因性理论和立法例,以及统一票据法的有关条约、公约规定,均以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的原则。   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票据无因性立法的客观情况,指出我国《票据法》等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票据无因性的立法存在诸多不足,长期下去将严重影响票据的流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票据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构建和完善我国票据无因性立法是完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朗读时间开展不够、不充分以及教
期刊
比例原则源自于德国的警察法,是公法领域的最高指导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比例原则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从行政法领域逐步传播到其他领域中。比例原则强调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