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报纸金融危机报道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在金融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逐渐从经济变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人民迫切需求了解经济发展形势来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媒体报道就成为了人民了解经济走向的渠道,也是其做出经济决策的依据,国内众多媒体都增加了对经济报道的重视。2008年的“金融风暴”给一直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模式下发展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段时期各个媒体纷纷的进行了大量报道,形成了一个经济报道的高潮阶段。本文从机关报、专业报和都市报三类报纸中选取了《光明日报》、《金融时报》、《京华时报》这三份不同性质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危机为切入点,对它们2008年11月份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进行内容对比分析与数据统计,试图找出它们对金融危机报道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与优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都市类报纸经济报道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第一章引言主要从研究意义,目的,选择样本的原因等方面阐述本文的写作主旨。第二章以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即时间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人情味为线索探讨三家报纸在金融危机报道中对新闻价值的追求,个性及其共性。第三章分析三家报纸对金融危机报道的体裁、新闻来源。对比发现,《京华时报》的报道体裁中消息所占比重过大,而《光明日报》和《金融时报》评论类文章比重较大。《京华时报》缺乏深度报道,在新闻来源方面主要依赖于新华社,自采新闻比重小。第四章对报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政策报道(政策公告与政策解读)和分析预测(原因分析、影响分析、趋势预测、各方反应等发面)得出三家报纸在报道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对金融危机报道中关注的是危机下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世界各国的反馈,所以报道中政策解读与各方反应居多。作为专业类经济报纸的《金融时报》,自身定位决定了其更为重视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京华时报》虽然定位于都市市民,但报道以简单的政策公告为主,在政策解读、影响分析、各方反应等方面没有体现出对老百姓应有的重视。第五章是在前四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都市报经济报道的发展思路。主要从做好经济新闻的二次开发、增加深度报道数量;提高记者专业素养,增强作品原创性;以市民为本位,贴近百姓生活;专业看问题,业余谈问题,这四个方面提出一些都市报经济报道可借鉴的意见。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业由原来的封闭性走向了开放化,图书出版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新兴的电子出版物以显著的优势冲击着传统图
期刊
期刊
当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电视媒体乃至所有媒体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整合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媒体整合与融合的实践
在当今时代,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隐私性,手机早已成为青少年亲密的朋友,青少年的成长不仅受到了传统的家庭、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还有第四只手——手机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了使用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