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高位,并且在2006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藏汇于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得益于多年来国际收支平衡表项下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我国在2005年7月份以前基本上坚持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此之后的汇率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曾经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幅度较过去都明显增大了。这种变化给我国的出口企业以及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机构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人们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给企业经营成本和收益所带来的影响。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频率和幅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增量随之呈现出回落的态势,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及其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增量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VaR(又称为风险价值)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多次被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引入用来作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将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影响基础之上,通过引入VaR理论体系来度量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大小。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基本情况,随后间接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实证结论是: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汇率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最后通过建立GARCH模型族来拟合人民币兑以上两种货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法算出以上两种汇率的单侧风险价值,并检验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覆盖程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T分布假设前提下的对应波动率模型普遍比在正态分布假设前提下的拟合效果更好;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数收益采用基于T分布的GARCH(1,1)模型来描述其波动性比较好,同时也表明其并不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外部信息对其产生的冲击效果基本上是对等的;而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对数收益采用基于T分布的EGARCH(1,1)模型来描述其波动性比较好,表明其存在一定的杠杆效应,外部冲击会对其波动率水平产生不对等的影响。VaR值计算结果表明:各波动率模型基础上利用分析法计算出来的风险值对实际损益覆盖都比较好,其中基于T分布假设前提下在EGARCH(1,1)模型基础上所计算出的风险值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实际损益的跟踪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