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地自主学习态度。课堂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地理课堂导入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集中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氛围,展现教学目标,衔接前后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加强师生感情等。但在实际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统一的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教师在导入设计和实施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甚至无课堂导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导入逐渐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在有效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理论等重要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总结了地理课堂导入的功能和原则,并结合案例对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与分析。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实施现状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课堂导入使用上,认识与实践不统一;导入方式选择上,学生喜爱方式与教师常用方式不统一;对导入作用认识上,教师认识不全面;导入方式上,实验操作类导入使用少;导入内容上,缺乏素材,内容不合理;导入技能上,教师自身技能不熟练;学习平台缺乏,教师自身提升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提升策略:(1)课前设计策略:提升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扩大素材来源,优化素材内容,形成导入素材库;优化导入方式,加强学生参与。(2)课堂实施策略:注重导入语言艺术性;强化课堂掌控能力;巧用信息化助力地理教育。(3)课后反思与评价策略:加强自评和他评的意识,反思中提升自己;统一评价标准,实现有据可依。最后,结合理论与教学现状,制定出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评价标准:目的性明确;知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时间恰当。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