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胸心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常规,但这些标准化的手术操作,对病人躯体造成大的创伤和生理干扰,使手术的风险性大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常造成极大的损害,特别是老年人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创伤,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而对于反复发作的或胸腔内操作简单的手术,如自发性气胸,往往因病人惧怕手术后造成大的疤痕影响美观,而拒绝手术治疗。在晚期恶性胸部肿瘤病人综合治疗中,开胸手术所施行的姑息性减量或减状性手术,常极大的损害了机体的自身肿瘤免疫机制而加速了肿瘤细胞的转移和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在我们诊断和治疗的工作中,病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如何在最小的躯体和心理上的创伤下、最小的风险下,使病人及时得到最正确的诊断和得到最安全的、最有效的治疗,并能保持手术治疗后的美观”,在理论上形成了“微创心胸外科(Minimal invasion thoracic-cardiac surgery,MITS)”这一全新的概念。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高精度光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开发出“电视胸腔镜系统”这一现代化设备,与此同时,各式各样胸腔镜的高技术洞穴式手术器械的问世及心胸外科医师的介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称之为“电视胸腔镜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