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σ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virus,ARV)引起的鸡慢性传染病,以侵害跗关节、趾关节及其肌腱和心肌为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对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ARVσC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具有免疫效果好的特点。本试验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进行体外表达σC蛋白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试验采用RT-PCR技术设计扩增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毒株的σC基因,将扩增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上,构建了pMD19T-σC克隆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克隆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038bp,扩增的目的片段与报道的S1133σ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将该基因重组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σC,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1.0mM IPTG诱导5小时得到最佳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KDa,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于A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pET32a-σC重组菌大量诱导表达后的产物用低压液相层析仪进行组氨酸标签的过柱纯化,在100mM咪唑buffer洗脱时蛋白较纯,纯化的蛋白经复性后测得其蛋白含量为150μg/ml。试验动物分为三组,分别为S1133灭活苗组,σC蛋白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在13、20和35日龄分别采集血清用建立的σC-ELISA方法进行抗体的检测分析,在36日龄时用ARVS1133病毒攻毒,试验结果表明σC蛋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同商品化S1133全病毒灭活苗的效果大致相当。
其他文献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为格拉瑟氏病(Gl?sser’s disease)病原,定殖于猪上呼吸道,该菌可引发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Dsb A为二
摘要: 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处理信息的技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从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看,阅读教学仍是一个瓶颈。为此,本文就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元认知策略训练监探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有效教学是21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猪流感(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引起的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猪的一种群发性呼吸道传染病。迄今为止,SI已遍布美、欧、亚、非等世界各地。猪流感的暴发,对